标题: 【道德模范候选人】徐年声:为了菇农的期盼 [打印本页]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2-9-6 07:56
标题: 【道德模范候选人】徐年声:为了菇农的期盼
      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他先后主持完成“香菇8404菌株的选育及推广栽培”、“香菇种内单孢杂交方法研究”等项目.......
  他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市管优秀专家,多次获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称号,被省食用菌协会授予“突出贡献奖”……
  从事食用菌事业41年,他说的最多的是:食用菌科研工作很累,但一想到研究成功会给菇农带来收益,我就有了无穷的动力。
  他,就是徐连声,宜昌市科力生实业有限公司的首席专家。
  今年63岁的徐连声风采依旧。见到他时,他正在一丝不苟地做着试验。

  徐连声1969年便投身于食用菌事业,一干就是41年。从意气风发的毛头小伙,到两鬓斑白的矍铄长者,从一般生产技术员,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首席专家,他始终奋战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在科研最前沿。他带领一班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香菇生产的技术难题,选育出一代又一代优良的香菇新品种,为宜昌的香菇产业发展,为广大菇农的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
  他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代料香菇栽培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香菇品种较少,能在国内大面积栽培的品种更少。
  目前国内香菇代料栽培的品种以“135”和“939”菌株为主,这两个菌株是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135”菌株属低温迟熟型品种,菇形、品质较好,但使用年代过久,在代料栽培中表现为产量较低,抗逆性差,夏季遇高温易烂筒,单产降低。“939”菌株产量较高,易管理,但出菇过多、过密,丛生菇多,严重影响到香菇品质。因此,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香菇新菌株,促进我国香菇代料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徐年声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漫长的香菇新菌株探寻之路。1984年至1990年,徐年声主持完成了“香菇8404菌株的选育及推广栽培”项目,经专家鉴定达到省内先进水平;1991年至1994年,他又主持完成了原国家商业部立项的“香菇种内单孢杂交方法研究”项目,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98年,他主持完成的“香菇单孢杂交菌株的选育及推广应用”项目,培育出的“森源一号”、“森源二号”杂交优良菌株,很快成为鄂西山区10多个县市的香菇主栽品种。
  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为徐连声赢得了多项省级荣誉,更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2010年5月18日,市科技局在宜昌国宾花园酒店主持召开鉴定会,邀请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等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项目鉴定小组,对科力生实业有限公司的“香菇新菌株选育”项目进行鉴定。鉴定小组一致认为,由该公司首席专家徐年声主持的K05、K48两个香菇新菌株选育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将“植物倍性育种”方法应用于菇类试验,选育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新菌株K05、K48,徐年声是国内外第一人。这一重大成果在全国食用菌行业内引起极大轰动。
  从国外引进的传统菌株在我国已推广应用几十年,适应性大大降低,已不能满足香菇产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底,在徐年声的积极努力下,宜昌市科力生实业有限公司筹备成立了“香菇新菌株选育”项目课题研究组,徐年声担任项目组主持人,他带领一班人开始了里程碑式的科研实践。
  香菇菌株的研究选育,长期以来是日本人一统天下,我国虽是香菇栽培大国,但在这一领域长期以来没有发言权。对于像徐年声这样没有出过国门学习的土专家来说,要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创造奇迹,可谓登天。最初,课题组尝试用传统的育种方法进行自然选育,经过试验,自然选育出的菌株增产机率很小。接着,课题组采用杂交的方式选育,虽然选育出的新菌株变异机率大,但方向性不准确,不一定符合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要求。这两种方法,耗费了整整两年时间,仍没有选育出理想的新菌株。
  2006年,徐年声剑走偏锋,大胆采用“植物倍性育种”方法选育香菇新菌株,这种方法在植物育种中比较普遍,但在真菌的菇类中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例子。日本专家曾进行过多次试验,均以失败告终,由此他们断言:采用倍性育种,人工是无法选育出菇类新品种的。可徐年声偏偏不信邪,竟然撞破了“南墙”。他参照植物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采取实验室诱变方法,经过多次试验和筛选,终于选育出了符合项目初定目标的香菇K05和K48两个新菌株。
  得到新菌株后,连续实验栽培了3年,经专家认定,这一科研成果是成功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我国菇类新品种选育空白。K05比传统菌株“135”3年平均增产27.4%,K48比传统菌株“939”平均增产11%。
  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罗信昌称,新菌株具有产量高、性状好、适应性强的优点,如果在全省推广种植,可使全省菇农年增收2亿元。

  科研的道路永无止境。虽然历经艰辛坎坷,但为了远安食用菌事业更好的发展,徐年声和他的团队越战越勇,开始了新的征程。
  徐年声说,“目前远安县菌类产业发展品种比较单一,根据国内的形势,袋栽黑木耳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为了选育出适宜本地栽培的袋栽黑木耳品种,去年我们就开始了黑木耳品种的杂交试验,目前正在对品种进行评比试验。”
  多年的努力,徐年声早已功成名就。而他却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一心扑在他的科研上,继续在食用菌领域里辛勤探索着。

  当记者问及徐老的心愿时,他坦然答道:“我从事食用菌已经40多年了,现在已经63岁了,这一辈子做不了什么别的大事,反正,就是食用菌事业上做到我确确实实不能动的时候,我只要能动,我就还是要从事这个事业。”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2-9-6 07:57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2-9-6 07:58








作者: 说一说    时间: 2012-9-6 08:04
为经济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
作者: 山人    时间: 2012-9-6 09:16
惠及万千菇农!!
作者: 深山百合    时间: 2012-9-6 09:28
顶一个!
作者: 鸣凤山里人    时间: 2012-9-6 11:59
为远安做出贡献的人!
作者: 香菌贩子    时间: 2012-9-9 20:41
远安真正的科枝人才
作者: 鬼推磨    时间: 2012-10-21 20:11
科枝人才钱也搞了不少




欢迎光临 (http://www.yaw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