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走进远安村寨,寻访长寿老人(三) [打印本页]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19 23:05
标题: 走进远安村寨,寻访长寿老人(三)
本帖最后由 沮水愚人 于 2014-4-19 23:40 编辑

走进远安村寨,寻访长寿老人(三)

    今天是第三次集中寻访长寿老人。这次寻访活动与前两次寻访活动由些许不同的地方,一是本次寻访活动是在论坛建坛第十年的第一天开展的寻访活动,可能有很多网友已经知道,昨天是论坛9岁的生日。二是今天有一位论坛第一次寻访的第三站老人温楚宝先生今日年满100整岁,鸣凤镇民政办、南门村、战胜户外及其亲友等专程去为这位新增的百岁老人祝寿,论坛也随队去拜寿并进行了采访。三是今日专门探访的另外两位老人各有特色,一位是年满97岁,自称吃98岁饭的吴继明老人,给了我们意外之喜,他居然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民间艺人,他那超强的记忆力、乐观的生活态度、优雅的名歌嗓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一位是紧随李先念参加过抗日战争和五师突围等著名战役的老战士何延凤,他那一生传奇的的经历、至今对革命不悔的追求、送孙子入伍保卫祖国的军人情怀,令我等感动和佩服。
   参加今日寻访活动的有山人、鸣凤山里人、有容乃大、低头的温柔、雨荷、九子溪水、大笑江湖和我等网友,远安影像、战神户外间断性参加了寻访活动。寻访活动的目的、意义等,在前两次活动的主题报道帖里已经说得很是透彻了,本人才疏学浅,就不继续啰嗦,请网友看本坛寻访网友的图文报道吧。
                    (本活动由航天花园独家赞助。)



年近百岁的民间老艺人吴继明


战神户外让抗日老人穿上了久违的军服




五师突围老英雄何延凤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19 23:08
本帖最后由 低头的温柔 于 2014-4-20 09:51 编辑

                                            老民歌手和老革命的故事

   今天虽然是个阴雨绵绵的天,但未能阻挡我们论坛探访百岁老人的步伐。
   因为他们人生的轨迹曾经演绎着许多鲜为人知令人深思的故事,他们见证了跨越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痕迹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挖掘,深入了解他们就是深入了解历史,解读他们就是解读一段逝去很久的历史。今天我们访问的两位老人,一位是民间老艺人,一位是革命老干部。不同身世不同处境的两位老人。


                      (一)
   吴继明老人今年98岁高龄了,当我们在县养老护理中心见面时,只见他脸色红润,精神矍铄,清瘦的身板很直。老人家是荷花镇真金人,来到这里才三个多月,有儿有女来到这里,毕竟老人的儿子也都是70、80岁的老人了,自己也都需要别人照顾了,把老人送到这里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照顾,总比80岁的老人照顾98岁的老人要强。看得出老人在这样生活得很好,工作人员对他的照顾也很细微。
   交谈中,老人向我们谈起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本地,一个在外地。问起他的喜好,老人说一生爱好唱歌,民歌尤其拿手。我们立马要求老人给我们来一首,没想老人很开通一口允许,还幽默的说,你们可不能鼓掌,不然我就不好意思唱了。我们忙说,先不鼓掌等您唱完再欢迎鼓掌。老人先喝口茶清清嗓子,然后开始唱起来,没想到接近百岁了,嗓音竟然如此高亢和圆润。我们聆听老人清唱了将近一个小时,歌曲有歌颂古代英雄岳飞关羽的,近代有弘扬正气禁毒的,也有老情歌类型的。哪种类型的歌老人都吟唱得很投入,并且无论多长的曲调,一段两段三段,每段歌词老人都记得很清楚,从不混淆,可谓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老人的歌唱得好,而且思维也非常敏捷,他讲述自己年轻就爱唱歌,知道他的爱好,邻里乡亲专门给他收集歌词支持他,有的老远专门送歌本上门的,老人年轻爱唱,老了也没停止过唱歌,心情好也唱,心情郁闷也唱,无论发生什么变故也没能让老人放弃唱歌,老人这种民间艺人,级别相当于现在流行的网络歌手吧。老人演唱的歌曲只可惜歌词太长,无法一一记下来。如果能清晰的记录并整理下来,一定是老民歌领域的一朵奇葩。
   看着老人如此好的精神状态,我仔细询问了老人的起居生活情况。工作人员介绍,吴老伯的饮食起居非常有规律,饮食尤其爱喝汤,什么汤都行,喜爱水果,不喜好副食之类的点心,老人的这些饮食习惯很符合健康的饮食标准。
   由于还有新的采访任务,我们给老人送上一份礼物,在老人歌声的回味中和老人告别,老人拿着拐棍执意要送我们下楼到院子里,他走路步伐很硬朗,拐棍几乎可以不用,走路的节奏一点也不比我们慢。我们和老人在院子里合了影,然后对他说:您一定要健健康康的活下去,活到一百岁了我们来给您庆生啊。老人听了这句话,竟然高兴的像孩子一样蹦起来说:我一定!
   看着老人的快乐样,我们都笑了!


                            (二)
   离开吴老伯,我们车身去了南门村,今天是上次我们采访过的远征军温楚宝老人整整一百岁生日,温老伯的侄子为了给他庆生,特意把他从福利院接到自己家里给他祝寿,我们驱车赶到老人侄子家跟踪一下老人的近况。
   温老伯侄子家里今天来了很多客人,还在路上就听见鞭炮声一阵接一阵的挺热闹,客厅摆放着中午要宴请客人的大圆桌。我们在里屋见到了温老伯,老人今天穿戴得很整齐,带着礼帽,显得十分精神,比上次看起来还精神,看来和亲人们在一起,温老伯特高兴,声音比以往要大,话也更多。论坛网友战胜户外特意给老人买了一套军装,老人穿上军装还顽皮地敬了个礼,把我们都逗笑了。
  看见老人过的如此开心,我们都很欣慰了,走的时候,已是快开宴席的时间了,老人被搀扶坐上了寿星的主座和我们挥手告别,我们开车离开,都在默默的说:温老伯,生日快乐!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当我们论坛的车行至新街中段,远远看见一身体稍胖的老人坐在电动轮椅上,缓缓行走在街的右边,不远处一位中年男子紧跟在其后,从外貌看就知道这是一对父子,并且是一对感情很深的父子,从男子对老人的眼神和一举一动看得出来。
   这一对父子就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第二位老人-----老军人老革命何延凤老伯,而走在身旁的男子就是他的幺儿子何世平,提起这个名字也许没有他的网名响亮,三峡大霸,对,他就是远安论坛骑迹单车版块的版主。
   何老伯生于1923年8月,马上就满91岁了,祖籍河南。1944年参加革命,投身于新四军李先念的部队担任连长,1946年入党,1947年跟随刘邓大军南下,曾参加过有名的五师突围战役,多次获得勋章。1954年从部队转业辗转来到当阳工作,后到远安一直在林业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现随儿子一起生活,安享晚年。
   老人的一生就这么几行字可以概括,但这几行字的份量却不是那么简单。几十个字反映出老人充满传奇经历的一生。说到战争年代,老人没有过多谈起自己的出色表现,只是很平静的陈述了当时战争的激烈和艰难的程度,尤其是讲到中原突围那场战役,老人的语气气变得激昂起来,几万人的部队只剩下了一万人。中原突围虽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五师部队的损失也是非常惨重的。老人陷入沉思,陷入了对自己昔日战友牺牲的痛惜之中,说到当时的惨烈状,老人眼里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悲哀。当讲到去年把家里唯一的男孙子送到部队参军,我们问他想念孙子吗?老人说,怎么不想啊。我们又问唯一的孙子怎么舍得送去当兵时,老人的话语简单而朴实,每个人都不参军,国家的安全有保障吗?当我们谈起当兵的艰苦时,老人说,再艰苦也得去,这是国家的需要。当年的军人虽然老了,但爱国的精神一点也没衰退。看着由于过去战场上被冰冻被水浸而落下了疾病的老寒腿,再望着老人坚毅的表情,我们除了无言的沉思就再也说不出什么了。明明是下雨天,不知什么时候天已晴朗起来,甚至有一丝隐隐的阳光照射在老人的身上,在阳光中的老人显得格外庄重。
   接受完我们的采访,三峡大霸继续陪伴老父亲去公园散步了,望着远处两父子的背影,我心里涌起一股难言的思绪,曾经是父亲陪伴在儿子童车边,现在是儿子陪伴在老父亲轮椅边。岁月流逝,角色完全交换了位置。而今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已不是当年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勇士,只是一位很依恋儿子需要儿子牵引的老父亲了!


   以上两位老人处境不同际遇也是截然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长寿。这就折射出一个道理,长寿之人要么为一种信念而坚强的活着,要么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而豁达的活着,不管出于哪种原由高寿健康的活着,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生活态度。老革命也好,老艺人也罢,他们的活着就是社会的财富和瑰宝,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时代楷模!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19 23:08
本帖最后由 低头的温柔 于 2014-4-20 01:31 编辑

    吴继明老人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19 23:09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6-7-14 18:09 编辑

    何延凤老人  
            淅沥的小雨中,我们在世纪广场见到了另一位91岁高龄的何延凤老军人。
        世纪广场上,光滑的大理石地面布满一滩滩大小不一的水渍,天空,还在零星飘洒着雨滴。远远地,只见一位坐着轮椅的白发老人从公园大门进来,向我们走来,老人身后,跟着一位带眼镜的中年男子。温柔说,是三峡大霸和他的父亲。一行人迎了上去,此时,雨点,好像越来越密集了,我正准备掏伞,给老人遮雨,意外地,雨,却奇迹般地停了。
        站在老人身边,我仔细端详起老人来——银色短发虽已稀疏,然而,根根笔挺,标准的板寸,与老人军人的身份极相吻合。轮廓分明的脸庞,布满了深深浅浅的老年斑,额上是几道深深的皱纹,那该是半个世纪前的峥嵘岁月留下的痕迹吧?尽管坐在轮椅上,但依然看得出来老人身村魁梧,是典型的中原汉子的体型。只是,因为战争时期留下的腿疾,老人现在只能与轮椅相伴了。面对摄相机,老人神色平静地讲述起那段戎马倥偬的人生历程——
        老人1923年出生,1944年参加革命,在李先念领导下的新四军第五师作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转战过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等多个省份。讲到战争的残酷,老人的语调稍稍提高,他回忆道,刚刚在吃饭,敌人来了,扔下饭碗就急行军,跑六七十里、七八十里路,是常事;深夜,刚刚躺下,发现敌情又立即起身;有时,夜里跑着跑着战士们都睡着了;冬天,天上下雪,河水结冰,必须趟水过河,衣服湿了,背上的被子湿了,就让衣被在身上让风吹干,让太阳晒干……说到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场战役,老人脱口而出:“五师突围!”他说:1947年,跟随刘邓大军南下,为牵制蒋介石三十万主力部队,中原部队在党中央的周密部署下,进行了著名的五师突围战役。那时,前有伏兵虎视眈眈,后有追兵猖獗异常,天上,有飞机不停轰炸,至战争结束,六万多人最后只剩下一万多人……言及此,老人紧抿嘴唇,半晌不语。
      谈到解放后的经历,老人的语气才慢慢恢复了当初的平静。1954年,老人从部队转业,在当阳工作几年之后,到远安晓坪林场任书记、厂长,在林业部门工作直到退休。老人有五个子女,今天陪伴他散步的是老幺何世平。问及老人现在的生活,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色,他说,五个子女都很孝顺,他很知足。听三峡大霸说,老人的孙子辈中唯一的一个孙子,在老人的积极支持下,光荣参军了。同行的温柔姐姐问老人:“您为什么让孙子去当兵?”老人的回答干脆而响亮:“如果都不去当兵,国家安宁谁来保障?”一句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采访结束了,三峡大霸伴着轮椅上的老父亲缓缓离开了世纪广场,向西门洞子方向走去。大霸说,陪父亲到河边公园逛一逛,然后回家。天空,不知何时已放晴,阴云散尽,一大片金灿灿的霞光从空中倾泻而下,给这对渐行渐远的父子身上镀上了一层迷人的光晕,蓦地,李商隐的两句诗浮上心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呵,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温馨的场景!
         
     
    点评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19 23:17



听说吴继明老人从真金搬到了福利院养护中心,我们早早来到这里,环境真不错。

作者: 荼蘼花开    时间: 2014-4-19 23:20
{:soso_e179:}愿老军人身体安康~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19 23:22





老人就住在这里,有专人看护,寻访人员鱼贯而入。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19 23:26





怎么也看不出是进入98岁行列的人啊。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19 23:30



记录者:雨荷、有容乃大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19 23:32

更多寻访者。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19 23:35



温柔代表论坛送上一点小心意,九子溪水继续询问。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19 23:39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19 23:47





“哈哈哈哈!您儿问的问题太好笑了!你把我逗乐了。”
这像98岁么?我看就是18岁嘛。

作者: 日古子    时间: 2014-4-20 00:04
沮水愚人 发表于 2014-4-19 23:47
“哈哈哈哈!您儿问的问题太好笑了!你把我逗乐了。”
这像98岁么?我看就是18岁嘛。

18岁的小伙子。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05:57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4-4-20 06:55 编辑

     早上五点钟,送走了到宜昌去娶亲的队伍后回家发帖。优美的居住环境——领袖天下

MG_4789.JPG (214.6 KB, 下载次数: 21)

MG_4789.JPG

MG_4777.JPG (195.39 KB, 下载次数: 21)

MG_4777.JPG

MG_4779.JPG (269.38 KB, 下载次数: 22)

MG_4779.JPG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06:06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4-4-20 06:11 编辑

      养老护理中心和县福利院同在一个院子里,优美的的环境和一流的服务让许多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MG_4793.JPG (253.47 KB, 下载次数: 22)

MG_4793.JPG

MG_4788.JPG (176.22 KB, 下载次数: 23)

MG_4788.JPG

MG_4843.JPG (229.06 KB, 下载次数: 22)

MG_4843.JPG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06:11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4-4-20 06:15 编辑

      早上八点多钟,大家早早来到县福利院集合,准备采访刚从望家的真金村来到县养老护理中心两个月的吴继民老人。

MG_4792.JPG (253.34 KB, 下载次数: 21)

MG_4792.JPG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06:16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4-4-20 06:17 编辑

                   民办的养老护理中心一角

MG_4811.JPG (139.28 KB, 下载次数: 23)

MG_4811.JPG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06:18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4-4-20 06:23 编辑

      吴继续民老人嗓子好,会唱歌,令我们的采访人员喜出望外,一个个非常投入。

MG_4808.JPG (227.79 KB, 下载次数: 22)

MG_4808.JPG

MG_4806.JPG (226.03 KB, 下载次数: 21)

MG_4806.JPG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06:25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4-4-20 06:44 编辑

    沮总会乐曲,当翻译,请老人一句一句唱民歌,雨荷一句一句记下歌词内容。这是抢救和发掘工作,98岁,一生该有过少故事啊!

MG_4817.JPG (168.75 KB, 下载次数: 21)

MG_4817.JPG

MG_4816.JPG (206.14 KB, 下载次数: 21)

MG_4816.JPG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06:30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4-4-20 22:51 编辑

                     

志愿者们也来到县福利院

MG_4845.JPG (278.88 KB, 下载次数: 15)

MG_4845.JPG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06:39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4-4-20 06:41 编辑

      我们询问老爷爷在养老护理中心习惯吗,他说很好,子女们时常来看望,比望家的真金方便多了。我们又询问老爷爷身体状况,老爷爷说,好得很,身子骨硬朗着呢,硬要从二楼下到一楼走走让我们看看他的身子骨。于是我在前面拍下几张图片。

MG_4822.JPG (168.23 KB, 下载次数: 14)

MG_4822.JPG

MG_4819.JPG (143.12 KB, 下载次数: 14)

MG_4819.JPG

MG_4820.JPG (147 KB, 下载次数: 15)

MG_4820.JPG

MG_4821.JPG (126.08 KB, 下载次数: 15)

MG_4821.JPG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06:44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4-4-20 06:46 编辑

                           开心的老爷爷

MG_4826.JPG (225.72 KB, 下载次数: 15)

MG_4826.JPG

MG_4823.JPG (256.42 KB, 下载次数: 13)

MG_4823.JPG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06:47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4-4-20 06:49 编辑

                    远安不拿工资的编外记者们

MG_4837.JPG (271.55 KB, 下载次数: 15)

MG_4837.JPG

MG_4836.JPG (348.79 KB, 下载次数: 14)

MG_4836.JPG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06:49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4-4-20 06:52 编辑

老爷爷

MG_4830.JPG (229.05 KB, 下载次数: 16)

MG_4830.JPG

MG_4831.JPG (271.75 KB, 下载次数: 16)

MG_4831.JPG

MG_4832.JPG (249.78 KB, 下载次数: 16)

MG_4832.JPG

作者: 元迎探惜    时间: 2014-4-20 07:13
寻访,传承。
作者: 鸣凤山里人    时间: 2014-4-20 07:38
我参与
我快乐
我感动
我幸福
我没有时间跟帖
你们加紧马噶地发

作者: 雪地吻痕    时间: 2014-4-20 08:07
情真意切,温暖常行!
作者: 郑直人    时间: 2014-4-20 08:28
值得我们尊重的三位老人!给三位老人鞠躬了!{:soso_e183:}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08:44
第一次在生活当中近距离接触三位耄耋、期颐之年的老人,有羡慕、有敬佩,更有深深的感慨……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09:15

老人笑得累了,起身喝点水,非得自己取,不让我们代劳。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09:16
九子溪水 发表于 2014-4-20 06:44
开心的老爷爷

老人下楼其实可以不用拐杖,拐杖是当作艺术品拿在手中的。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09:18

老人的诙谐幽默,让我们也开怀大笑。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09:22



我喝口水哒接到跟你们说:我儿子今年80岁......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09:25





百年故事,从老人嘴里缓缓道出。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09:28





接过九子溪水递过去的拐杖,老人当作艺术品紧紧抱在怀里,思维越发敏捷了。

作者: 醉棋    时间: 2014-4-20 09:42
     向老英雄致敬!
作者: 醉棋    时间: 2014-4-20 09:54
低头的温柔 发表于 2014-4-19 23:08
老民歌手和老革命的故事

   今天虽然是个阴雨绵绵的天,但 ...

    楼主是挑夜灯,赞英雄!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09:56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09:59



事先没有想到老人是个民间艺人,薅草锣鼓、丧鼓、民歌都会唱。
一唱几十段,词都记得,我太佩服了!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10:18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4-4-20 22:52 编辑







连续唱了几十分钟,唱的什么,稍晚看视频。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10:20

下楼梯,拒绝搀扶。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10:23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看来吴老要超过。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10:26



随便你们多少人拍,我都不怕。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10:29

同乐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0 10:31

都来沾点福气。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0 10:49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0 10:52
    老人沉浸在自己的歌声里

   

   

作者: 战神户外    时间: 2014-4-20 10:53
今天有幸也很高兴能参加这次走进远安村寨寻访长寿老人活动,很感动,论坛的工作人员网友们你们辛苦了!希望这些革命老干部在正能量的传播之中不要被国人遗忘!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0 10:55
    养护中心负责人
   

   网友有容乃大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0 11:09
  山总向养护中心负责人询问老人的生活情况
   
   

作者: 万万    时间: 2014-4-20 11:28
好活动大力支持!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2014-4-20 13:32
每次都是通过论坛的图文来了解寻访长寿老人活动,这次有幸亲自参加,感受颇深。4.19日一早来到县福利院,院中一巨石上刻有很大的“福”字,再走近些,横挂在办公楼的条幅映入眼帘“增强与群众的血肉关系,推动福利事业科学发展”。福利院到处绿叶葱葱,老人宿舍和办公楼徜徉在绿树红叶之间,偶见一二辆轮椅悠悠走过,不急不慢。整个一副安静祥和的画面!具体参照楼主照片!不重复了!
作者: 清风如酒    时间: 2014-4-20 14:33
老人们在用自己的长寿证明着“三个远安”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16:05
清风如酒 发表于 2014-4-20 14:33
老人们在用自己的长寿证明着“三个远安”

支客的空隙来瞄一下。同意清风如酒的发言。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0 16:09
县城还有一位参加过解放洋坪战斗和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是河口黄竹人,姓刘。正在打听。

还有一位是贺龙部队的战士,他的儿子在殡仪馆上班,据说姓徐,也是有故事的人。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16:47
                                                                                          别样的人生
        周末,本是一个天阴雨湿的日子,却因参与远安论坛“寻访长寿老人”的活动,因寻访活动中面对面聆听到两位耄耋老人的人生历程,明丽的阳光,就在不经意间,徐徐铺满了我的心底……
        在远安县福利院养老护理中心,我们一行数人见到了98岁高龄的吴继明老人。
        老人住在二楼的一个单间,屋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齐。屋子中间一张床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空间,床头柜、三屉桌、衣柜、衣帽架、椅子等不多的几样陈设摆放得井然有序,床铺对面雪白的墙壁上,挂着一台不大的液晶电视,电视上方,是一台小型电扇。老人神色安祥地坐在床边,见我们一行人进来,微笑注视着我们,没有丝毫慌乱。九子溪水大哥走上前去,握着老人的手,和老人亲切攀谈了起来。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17:44
        我一边听二人谈话,一边,细细地观察着吴继明老人——他,戴一顶黑色的圆形绒帽,脸庞不大,清瘦,没有想像中白须飘飘的老寿星模样,一些稀疏短小的白胡茬分布在面庞两边及颌下,也没有沟壑纵横的皱纹,老人的脸,像什么呢?总觉得似曾相识,蓦地,脑海中闪过一组再熟悉不过的画面,对,就像,就像望家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的一块块精耕细作很多年的旱地,阴晴也罢,风雨也罢,收获也好,灾害也好,其质地、神韵始终如一。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的一双眼睛,微微下陷,很小,但目光如炬。再看老人,一身深黑色卡其布衣裤,脚上,是一双棕色的半新棉鞋。溪水大哥不徐不疾和老人拉起了家常,老人的话匣子慢慢打开了——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18:29
        老人说,他是丁巳年(1917年)2月出生的,有两个儿子,一个80岁、一个70岁,也都是需要子孙照顾的老人了,来到养护中心,他很高兴,这里的条件比真金好,工作人员照顾得很周到,子孙们经常来看他,他蛮满意……吴继明老人一五一十地讲述着,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脸上的笑意渐渐浓郁。这时,站在一旁的沮水愚人随意问了一句:“老人家,您会唱山歌吗?”老人闻听此言,骤然,下颌上扬,两眼放光,脊背微微挺了挺,声音提高了几度:“奈得何!唱颂子呢?”“您随便唱吧!”愚人大哥说。“好哇!那我先唱古人吧!”老人立即答道。坐在老人身边的溪水大哥说:“老人家,您喝口水润润喉吧?”边说边为老人端来了桌上的茶缸。老人接过茶缸,悠悠地呷了一口茶,两手稳稳地抚在双膝上,目光凝视着窗外阴沉沉的天空,脸色平静柔和,一句句、一段段、一首首山歌,似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从老人嘴里淌出,经久不息,滔滔不绝。唱完了古人唱今人,唱完了历史唱现实,唱完了英雄唱情人,唱完了丧鼓唱锣鼓……我静静地站在老人身边,听老人虽略显嘶哑却仍底气十足、韵味无穷、情意绵长的一曲曲山歌,我的心,情不自禁沉浸在这种温暖温馨的美好氛围里,聆听着老人动情的歌声,仿佛目睹一位风华正茂健壮朴实的年轻后生在长满青纱帐的田头、在野花迷人眼的路边,在清亮的溪水畔,在敞亮的屋场前,在高高的山坡上,在白云缭绕的山腰纵情歌唱的一帧帧画面,真实,鲜活,历历在目。老人的目光始终定定地凝望着窗外,或许,他看到了当年生龙活虎的自己,或许,他忆起了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或许,他想到了生命中那些悲欢离合的过往,或许,他从自己的歌声里听到了自己年轻的心跳、激情和梦想……不知何时,九子溪水大哥悄悄地将老人的“龙头”拐杖递到了老人手中,老人接过来,将“龙头”靠在左胸前,双手握着杖柄,继续深情悠悠地唱起来。我拿着本子和笔,却无法记录,因为,老人唱的太多太多了,约摸一个小时,老人实在有些累了,才停下来。我惊叹,我震撼,老人惊人的记忆力从何而来?老人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谈吐又是为何?想我今年才四十有四,生活中常常丢三落四,上课也不时说了上句忘下句,我还常自我调侃“老年痴呆提前了”,今日,面对眼前这位即将期颐之年却耳聪目明、记忆非凡的老人,我不觉耳热心跳,无地自容。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4-4-20 19:03
访百岁老人,听革命故事,惜峥嵘岁月,赞幸福生活。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19:25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4-4-20 22:54 编辑

        

      老人就这样忘情忘我地唱啊唱啊,我站在老人身边,双腿已有微微的酸意,而老人,兴致却丝毫不减,其间,老人只是呷了几口茶水,双腿稍稍变换了一下姿势,将右腿搁到左腿上,右脚,随着歌曲的节奏轻轻晃动。待老人唱了长长的一段情歌歇息的时候,我忍不住紧挨老人身边坐下,求老人家再唱一遍最先唱的一首写历史人物的“五更歌”,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于是,老人吟唱,沮水大哥当翻译,我记下了几段虽不太完整却音韵和谐、通俗易懂的歌词:
                                                   一更鼓的天,一更鼓的天
                                                   刘备、关、张结义在桃园
                                                   诸葛孔明断案如神仙
                                                   刘备占西川,刘备占西川
                                                   曹操领兵下江南
                                                   关云长再把荆州占
                                                   二更露的响,二更鼓的响
                                                   无道的昏君是纣王
                                                   纣王调戏女娥娘
                                                   周公返西歧,周公返西歧
                                                   纣王一见心不喜
                                                   黄飞虎假装上朝廷
                                                                  ……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19:41
        因还有别的采访任务,溪水大哥代表我们一行人向老人告辞,老人从他的歌声中恍然回到现实中,一丝落寞的神色从眼中滑过,稍纵即逝。我们离开时,老人执意要下楼走走。于是,拄着拐杖,老人独自下楼,拒绝旁人搀扶。在福利院宽敞洁净的场院里,同行数人拿着相机、摄像机对着老人不停地拍照,老人神色自若,笑声朗朗,对着一群拍照的人说,“你们要给我照片哦!”“老人家,我们一定会把照片给您送来!”沮水愚人、九子溪水大哥等人纷纷回话。为了沾一沾老人的仙气,我们一行人和老人合了影,然后,离去。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20:20
        淅沥的小雨中,我们在世纪广场见到了另一位91岁高龄的何延凤老军人。
        世纪广场上,光滑的大理石地面布满一滩滩大小不一的水渍,天空,还在零星飘洒着雨滴。远远地,只见一位坐着轮椅的白发老人从公园大门进来,向我们走来,老人身后,跟着一位带眼镜的中年男子。温柔说,是三峡大霸和他的父亲。一行人迎了上去,此时,雨点,好像越来越密集了,我正准备掏伞,给老人遮雨,意外地,雨,却奇迹般地停了。
        站在老人身边,我仔细端详起老人来——银色短发虽已稀疏,然而,根根笔挺,标准的板寸,与老人军人的身份极相吻合。轮廓分明的脸庞,布满了深深浅浅的老年斑,额上是几道深深的皱纹,那该是半个世纪前的峥嵘岁月留下的痕迹吧?尽管坐在轮椅上,但依然看得出来老人身村魁梧,是典型的中原汉子的体型。只是,因为战争时期留下的腿疾,老人现在只能与轮椅相伴了。

作者: 鸣凤山里人    时间: 2014-4-20 20:49
雨荷 发表于 2014-4-20 20:20
淅沥的小雨中,我们在世纪广场见到了另一位91岁高龄的何延凤老军人。        世纪广场上,光滑的大 ...


雨荷访得细,写得好!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21:05
鸣凤山里人 发表于 2014-4-20 20:49
雨荷访得细,写得好!

多谢向主席鼓励!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21:22
本帖最后由 雨荷 于 2014-4-20 21:24 编辑

        面对摄相机,老人神色平静地讲述起那段戎马倥偬的人生历程——
        老人1923年出生,1944年参加革命,在李先念领导下的新四军第五师作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转战过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等多个省份。讲到战争的残酷,老人的语调稍稍提高,他回忆道,刚刚在吃饭,敌人来了,扔下饭碗就急行军,跑六七十里、七八十里路,是常事;深夜,刚刚躺下,发现敌情又立即起身;有时,夜里跑着跑着战士们都睡着了;冬天,天上下雪,河水结冰,必须趟水过河,衣服湿了,背上的被子湿了,就让衣被在身上让风吹干,让太阳晒干……说到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场战役,老人脱口而出:“五师突围!”他说:1947年,跟随刘邓大军南下,为牵制蒋介石三十万主力部队,中原部队在党中央的周密部署下,进行了著名的五师突围战役。那时,前有伏兵虎视眈眈,后有追兵猖獗异常,天上,有飞机不停轰炸,至战争结束,六万多人最后只剩下一万多人……言及此,老人紧抿嘴唇,半晌不语。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21:57
       谈到解放后的经历,老人的语气才慢慢恢复了当初的平静。1954年,老人从部队转业,在当阳工作几年之后,到远安晓坪林场任书记、厂长,在林业部门工作直到退休。老人有五个子女,今天陪伴他散步的是老幺何世平。问及老人现在的生活,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色,他说,五个子女都很孝顺,他很知足。听三峡大霸说,老人的孙子辈中唯一的一个孙子,在老人的积极支持下,光荣参军了。同行的温柔姐姐问老人:“您为什么让孙子去当兵?”老人的回答干脆而响亮:“如果都不去当兵,国家安宁谁来保障?”一句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22:23
       采访结束了,三峡大霸伴着轮椅上的老父亲缓缓离开了世纪广场,向西门洞子方向走去。大霸说,陪父亲到河边公园逛一逛,然后回家。天空,不知何时已放晴,阴云散尽,一大片金灿灿的霞光从空中倾泻而下,给这对渐行渐远的父子身上镀上了一层迷人的光晕,蓦地,李商隐的两句诗浮上心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呵,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温馨的场景!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0 22:54
雨荷用非常细腻的文字描述了几位老人的亲身经历,通过文字我们体会了雨荷做事的认真和端正的态度,向她学习。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23:13
        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一位是僻静山乡土生土长的农民,一位是身经百战沐风栉雨的革命军人,身世不同,经历不同,人生际遇不同,性格喜好不同,相同的,是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对精神和信仰的热爱与追求。平凡普通身体硬朗如吴继明老人,一生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唱歌,将近一个世纪的时空,喜也好,悲也好,乐也好,忧也好,歌声,已经融入他的生命和灵魂;战功赫赫病痛缠身如何延凤老人,虽身经百战,饱经沧桑,依然执着于心中的理想与信念,安贫乐道,只求心安。或许,精神上的富足与淡定才是两位老人真正的长寿之道吧?二位老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人生——别样的人生。
        别样的人生,不是要展示给别人,而是要奉献给自己。
        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拥有别样的人生。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4-4-20 23:19
低头的温柔 发表于 2014-4-20 22:54
雨荷用非常细腻的文字描述了几位老人的亲身经历,通过文字我们体会了雨荷做事的认真和端正的态度,向她学习 ...


温柔姐姐谬赞了!你的雷厉风行、敏捷灵动的才思一直令我仰慕不已!论坛组织的每次活动,每次和你们在一起,总是收获多多,受益匪浅。向你们学习!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0 23:23
  老人的步履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0 23:24
  老人带来的欢笑

  



  

作者: 水容    时间: 2014-4-20 23:33
-次非常成功的采访!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1 00:38
雨荷的报道篇篇精彩、详细。白天有好多事情,没能多报道,明日继续、
作者: 乡下老头    时间: 2014-4-21 08:53
论坛的各位辛苦了,您们采访的吴老我认识,他不光会唱各种民歌而会吹笛子,拉二胡,样样会的一个老头。
作者: 山人    时间: 2014-4-21 09:06
乡下老头 发表于 2014-4-21 08:53
论坛的各位辛苦了,您们采访的吴老我认识,他不光会唱各种民歌而会吹笛子,拉二胡,样样会的一个老头。

值得佩服的民间艺人。
作者: 山人    时间: 2014-4-21 09:06
雨荷写的非常好。{:soso_e179:}
作者: 我是曹本    时间: 2014-4-21 10:15
长寿老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都有不同寻常的经历  
作者: 清风如酒    时间: 2014-4-21 10:41
一个人,一本书,一段史
作者: 鸣凤山里人    时间: 2014-4-21 14:30
本帖最后由 深山百合 于 2014-4-23 11:43 编辑









一生唱歌的人,今日我们为你歌唱.

片 564_副本.jpg (151.39 KB, 下载次数: 2)

片 564_副本.jpg

作者: 鸣凤山里人    时间: 2014-4-21 14:35









寻着老人的歌声而来.
作者: 鸣凤山里人    时间: 2014-4-21 14:40









伴着你,走上一条满是歌声的道路.
作者: 鸣凤山里人    时间: 2014-4-21 14:47
本帖最后由 鸣凤山里人 于 2014-4-21 14:54 编辑





我的歌还没有唱完,我的生命就还要延续,就象这枝叶一直在往前延伸.
作者: 鸣凤山里人    时间: 2014-4-21 15:27





我也是一个唱歌的人.我唱的英雄的歌、战斗的歌。
作者: 鸣凤山里人    时间: 2014-4-21 15:32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4-4-21 21:21 编辑









让我穿上军装,敬一个军礼,唱一首军歌,感谢网友战神给我送上生日礼物。
作者: 鸣凤山里人    时间: 2014-4-21 15:44
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14-4-21 21:19 编辑









“啊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我唱得不好,献丑了!

作者: 早雪    时间: 2014-4-21 15:44
老人家,个个有精彩的人生故事,个个有长寿秘诀,个个有孝顺的子孙,顶!
作者: 鸣凤山里人    时间: 2014-4-21 15:55








我唱得不好,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听呢?因为我唱了100年了!谁能跟我一样,唱100年?
作者: 鸣凤山里人    时间: 2014-4-21 16:07


我唱的是岁月的歌。
作者: 清风如酒    时间: 2014-4-21 17:21
鸣凤山里人 发表于 2014-4-21 14:35
寻着老人的歌声而来.

看第四张PP,山总直接醉在歌声里了
作者: 早雪    时间: 2014-4-21 17:22
偷偷告诉你们:放声歌唱,也是长寿秘诀。
作者: 九子溪水    时间: 2014-4-21 21:17
喜欢读雨荷的文字。
作者: 沮水愚人    时间: 2014-4-21 21:28
你们先发着,我抽时间来补充。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1 21:43
鸣凤山里人 发表于 2014-4-21 14:30
一生唱歌的人,今日我们为你歌唱.

这组特写好!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1 21:46
还有挎单反的不发,我这个挎卡片的只好来凑数了。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1 21:47
   温楚宝老人祝寿现场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1 21:49
  都来沾福气了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1 21:50
  在兄弟的陪伴下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4-4-21 21:51
   何延凤老人两父子款款而来

  

  





欢迎光临 (http://www.yaw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