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陈家巷子的“叮铛”声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元宝    时间: 2019-10-3 16:16
标题: 陈家巷子的“叮铛”声
本帖最后由 深山百合 于 2019-10-6 17:12 编辑

陈家巷子的“叮铛”声


    在我们木瓜村小学的隔壁,有一间铁匠铺。打铁是一门十分古老的技艺,在乡村中有着固定的门面,它注重师徒配合,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份体力活。那“叮铛叮铛”的清脆而有节奏的打击声音,如同高手演奏的一首打击乐,给寂静的乡村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这铁匠铺是陈家父子二人所开,两间低矮通透的平房内,墙边一个横卧的风箱连着火炉,屋中间一桶粗木头墩子上摆放着一个铁砧子,砧子两边一边立着块木板,木板上靠放着他们挣饭吃的工具一一锤子。墙边放一张长长条凳供顾客坐这种简单的摆设,构成了铁匠铺的基本格局。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木瓜铺村学校上小学四五年级时,经常在上学前或放学后,十分好奇地站在店门口看打铁。铁件从炉膛抽出锻打时,那飞溅的火花美丽但叫人很害怕,令人惊奇的是,火花不断地落到师徒两人身上,有时夏天他们还打着赤膊,可他们一点感觉也没有。打铁不仅动作要快,而且师徒要十分注重配合。他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张的协作。父亲对产品锻打过程进行控制、把关,儿子在父亲的指挥下,只要鼓足力气,把大锤抡得又稳又准就行了。铁件在充满煤炭的炉膛里加热时,儿子在一旁不紧不慢、匀速地抽动着风箱的拉杆,身子随着拉杆的伸缩而前倾后仰,风箱这时就发出呼呼的鼓风声,就如同一个大提琴师在台上演奏一首舒缓而优美的乐曲。炉膛里冒出桔红色的火焰,将铁件与煤炭溶为一色。这时空气显得紧张起来,父亲迅速用铁钳从火中取出烧得红膛膛的铁件,儿子立马抄起靠在板子上的铁锤和父亲一起加入到紧张的锻打中。一时间,“叮铛——叮铛”的打击声响成一片,铁件在大锤小锤的锻击打下火星四溅。父亲一手夹着通红的铁件,不停地在铁件和铁砧边上交替点击和翻动,父亲小锤点到哪里,儿子抡起的大锤就跟到哪里;父亲的小锤击得快,儿子也立即跟上节奏。当铁件由红变成乌青、逐渐冷却时,儿子就慢下来,父亲只要将小锤在铁砧边连续敲击两下时,儿子就立即放下手中的大锤,此时师傅才有时间对产品不到位的地方作一些修正,这也是体现父亲技术和功夫的时候。整个过程,父子二人像同台演奏了一首乐曲,也像在战场上打仗,父亲的小锤子就像是指挥棒、指挥刀一样。他们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毋须用语言来沟通,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双方就会心领神会。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农村,人们在田间地头从事各种生产劳动,须臾离不开铁制工具。因此,铁匠铺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个好的铁匠师傅,铺内生意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关键是用的钢好不好、淬火的技术如何。用当地行话说,就是钢火好不好。一把好刀,一个人甚至可以用上一生,直到将刀宽磨窄、镶在刀口上的青色钢条磨去了,刀身磨成弯弯的月牙形,才寿终正寝。我小时候用的铁件,最多的要算砍柴刀了。家中的一把柴刀就是母亲在陈家铁匠铺定制的,母亲说刀口上用的钢是花钱买的,刀背厚薄适中,刀面上还打了一个方形的店铺标志印迹。那时我经常用这把刀上山砍柴。配有刀把的刀插在后腰上,走起路来,垂下的柴刀随着身体的摆动,不断地拍打着屁股。柴刀锋利,砍在木柴上,只要两三刀,胳膊粗的木柴就被砍断或放倒。这把柴刀我不但用它砍柴,还用它当竹匠的剖篾刀,用它剖水竹篾做篮子,也十分好用。刀口不快了,在洗衣服的石板边,磨一下又锋利如初。到现在这把柴刀舍不得丢下。几十年过去了,刀把已发出栆红色的光泽。睹物生情,每当看到它就会激起我对铁匠铺的思念。

      当时光进入到上世纪末期,打铁这一古老的行业,正从山村各个角落逐渐消失。当人们在市场上能买到大批量机械化生产的各种铁制工具时,发现它们都是长着一张同样的面孔,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它们廉价的结果就是使用时间不长。它们来到人家,像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没给主人留下什么印象。只有那些出自乡村铁匠铺中的铁件,每一件都是铁匠师傅的精心之作,当它们与主人长时间的朝夕相处,承载着人们难以割舍的情感,往往成为许多人家中的收藏。随着铁匠铺的消失,那对打铁的父子已前后逝世,而那回荡在乡村里的打铁声,也渐行渐远,成为让人追忆的遥远绝响。

                                                                                                          2019'10'2于木瓜

作者: 老元宝    时间: 2019-10-3 16:19
哈哈!哈哈哈哈!听,这笑声像不像那逐渐远去的叮铛声。

作者: 同道者    时间: 2019-10-3 21:40
欣赏佳作,赞!
作者: 老元宝    时间: 2019-10-3 22:40
同道者 发表于 2019-10-3 21:40
欣赏佳作,赞!

现在只有我们几个人在论坛里混了。还是想往2015'16年在论坛的日子。
谢来读和加分鼓励。

作者: 楚.山鹰    时间: 2019-10-4 19:05
好文欣赏,传承文明。
作者: 老元宝    时间: 2019-10-4 20:15
楚.山鹰 发表于 2019-10-4 19:05
好文欣赏,传承文明。

谢谢楚兄点评。顺致秋祺!
作者: 深山百合    时间: 2019-10-6 17:16
这些传统手艺都失传了,好可惜啊。
作者: 深山百合    时间: 2019-10-6 17:20
老元宝 发表于 2019-10-3 22:40
现在只有我们几个人在论坛里混了。还是想往2015'16年在论坛的日子。
谢来读和加分鼓励。

吕老师,现在都是玩手机了,来论坛的人也都是只看不回帖,我们几个工作人员也各有各的事,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才来看看新帖子,实在对不住了啊,谢谢您和另外几位老师的一直以来的支持。
作者: 老元宝    时间: 2019-10-6 18:51
深山百合 发表于 2019-10-6 17:16
这些传统手艺都失传了,好可惜啊。

谢谢百合总版飘红。
作者: 老元宝    时间: 2019-10-6 18:52
深山百合 发表于 2019-10-6 17:20
吕老师,现在都是玩手机了,来论坛的人也都是只看不回帖,我们几个工作人员也各有各的事,只有在空闲的时 ...

是的。给人一种反正说不出来的嗞味。
作者: 山人    时间: 2019-10-10 10:02
小时候我们村里也有。记得有个铁环,接头是断开的,后来请铁匠师傅帮忙连在一起了,非常激动。
作者: 嘉禾    时间: 2019-10-10 10:13
本帖最后由 嘉禾 于 2019-10-10 10:24 编辑

铁匠铺子的钉铛声现在听不到了。美文!
作者: 墨云    时间: 2019-10-10 15:07
一直在想找一家铁匠铺,打几把菜刀。作为传家之宝。
作者: 老元宝    时间: 2019-10-10 16:49
山人 发表于 2019-10-10 10:02
小时候我们村里也有。记得有个铁环,接头是断开的,后来请铁匠师傅帮忙连在一起了,非常激动。

谢谢陈总临屏指导,捡查工作。欢迎欢迎!请上坐,敬茶一盏。今日奇怪,怎的都来了?都像今天就好了。

作者: 老元宝    时间: 2019-10-10 16:52
嘉禾 发表于 2019-10-10 10:13
铁匠铺子的钉铛声现在听不到了。美文!

谢谢嘉禾前来捧场和加分鼓励。致秋祺!
作者: 老元宝    时间: 2019-10-10 16:53
墨云 发表于 2019-10-10 15:07
一直在想找一家铁匠铺,打几把菜刀。作为传家之宝。

谢墨云总版光顾指导,加分鼓励。




欢迎光临 (http://www.yaw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