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酒中八仙歌 于 2015-12-2 09:15 编辑
关于律诗的作法 (下)
酒中八仙歌辑写
▲关于五言绝句的作法 ■声调 绝句也有单称“绝”的,律绝相合,就叫“近体诗”,或称“今体诗”。绝句只有四句,普通大多是散体,但也有用对句的,或一二句相对,或三四两句相对。至于四句诗为什么称为“绝诗”?却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普通大都是依元朝范德机说,是截取律诗的一半或截取律诗中间(或前后)四句的诗体。绝有“截”的意义。但是六朝的诗,已有五言四句的诗,题为“绝句”“断句”或“截句”等名称,并非创始于唐。赵瓯北(翼)《声调后谱》,也有“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非近体。后人误以绝句为绝律体”的话。因此所谓“绝者截也”的话,就生疑问。综合古今的说法,我以为“截,”并非“截去”之意,应作为“截然而止”的截解,比较近于论理。又按董文焕《声调图谱》云:“五绝之法,虽仿自齐梁,但黏对尚未有定,唐人此体乃有‘律绝’‘古绝’‘拗绝’之判。律绝者即世所传平起仄起四句是也。单用则为绝句,双用则为律诗。其用韵则平多仄少,与律诗大致相同。古绝者即前五言古图所列平仄韵各四句是也。其用韵平声固多,仄声则专以此体为正,与古诗亦同。律古二格虽殊,而黏对之法则一,此唐人绝句之正式也。拗绝者即齐梁诸诗之式,律古各句,可以间用,且不用黏对,与律古二体迥别,与拗律亦异,此格最古,盛唐人间有用者。”其中律绝诗,现在通用者,大概用平声韵居多,并且以第一句不用韵为正格。同时又以第二四两句押仄声韵为正格,押平声韵为偏格。又以第一句第二字仄声起为“仄起正格”,第二字平声起为“平起偏格”。至于四句平仄格律,列图如下: ■仄起平韵正格 ● ● ○ ○ ● ○ ○ ● ● ○ 仄起 不用韵 对 平韵 ○ ○ ○ ● ● ● ● ● ○ ○ 粘 对 叶平韵 注:如首句用韵应为: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韵偏格 ○ ○ ○ ● ● ● ● ● ○ ○ 平起 不用韵 对 平韵 ● ● ○ ○ ● ○ ○ ● ● ○ 粘 对 叶平韵 注:如首句用韵应作: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韵正格 ● ● ○ ○ ● ○ ○ ○ ● ● 仄起 不用韵 对 仄韵 ○ ○ ● ● ○ ● ● ○ ○ ● 粘 对 叶仄韵 ■平起仄韵偏格 ○ ○ ○ ● ● ● ● ○ ○ ● 平起 不用韵 对 仄韵 ● ● ● ○ ○ ○ ○ ○ ● ● 粘 对 叶仄韵 上列四式,都是五言绝句平韵仄韵正常的格式。倘然其中各句平仄声不尽照上式的,不是古绝,便是拗绝。下面一首是“律绝”诗,是平起平韵。按式如下: 山 中 相 送 罢, 日 暮 掩 柴 扉。 平 平 平 仄 仄不用韵 仄 仄 仄 平 平韵 春 草 明 年 绿, 王 孙 归 不 归?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叶平韵 上诗只有第三句的“春”字,应仄用平。第四句第三个“归”字应仄用平。这不是古,也不是拗。因为绝诗中第一字和第三字的平仄,是不妨通融互用的。 ▲ 关于七言绝句的作法 ■声调 七言绝句,不过在五言绝句多加二字,其起源大概在于楚辞,因为楚辞多七字句,虽其中往往有一“兮”字,倘然将“兮”字换为他字,即成为七言诗。汉初歌谣也多七言句,如汉高祖《大风歌》,汉武《秋风辞》。后来逐渐自歌谣演变为六朝的歌谣,,尤其是齐梁的乐府诗,大多是七言。到了唐时,再加以声律的条件,于是绝诗确立,成为近体诗。同时唐人乐章全用当时士人的绝句,可以播之弦管歌唱。反而他们所作的乐府诗,却不能入乐。于是七言绝诗,在唐时就非常盛行,竟称为唐诗的精粹。至于形式方面,大多与五言绝句相同。据董文焕《声调图谱》说:“七言绝句之法与五绝同,亦分三格:曰律,曰古,曰拗。律绝与五律同黏对法,增以二联,即为七律。古绝与七古平仄同,平仄韵皆如之。此二体亦有拗法。独拗绝一种与七律拗体同为老杜特创。”七言绝诗以第一句第二字仄起押平声韵为正格,平起为偏格。至于押仄韵的七绝,却少有人做。兹将各种平仄格律,列图于下:
■仄起平韵正格 ● ● ○ ○ ● ● ○ 仄起 用韵 ○ ○ ● ● ● ○ ○ 对 叶平韵 ○ ○ ● ● ○ ○ ● 粘 ● ● ○ ○ ● ● ○ 对 叶平韵 ■平起平韵偏格 ○ ○ ● ● ● ○ ○ 平起 用韵 ● ● ○ ○ ● ● ○ 对 叶平韵 ● ● ○ ○ ○ ● ● 粘 ○ ○ ● ● ● ○ ○ 对 叶平韵 ■仄起仄韵正格 ● ● ○ ○ ○ ● ● 仄起 用韵 ○ ○ ● ● ○ ○ ● 对 叶仄韵 ○ ○ ● ● ● ○ ○ 粘 ● ● ○ ○ ○ ● ● 对 叶仄韵 ■平起仄韵偏格 ○ ○ ● ● ○ ○ ● 平起 用韵 ● ● ○ ○ ○ ● ● 对 叶仄韵 ● ● ○ ○ ● ● ○ 粘 ○ ○ ● ● ○ ○ ● 对 叶仄韵 例平起平韵按式如下: 隐 隐 飞 桥 隔 野 烟, 石 矶 西 畔 问 渔 船。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用韵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叶韵 桃 花 尽 日 随 流 水, 洞 在 清 溪 何 处 边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叶韵
上诗只有第二句的“石”字应平用仄,“西”字应仄用平,第四句“何”字应仄用平。在七绝中第一字原可不论。至于第三字第五字的平仄互换,有时却不能随便,可参阅五律七律中王渔洋的说法。
乙未年季秋月初八日于沮水河畔 |
点评 时间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