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20-7-15 19:22 编辑
百岁寿星话抗美援朝 ——记抗美援朝老兵谷光斌 讲述:谷光斌 整理:陈家新 摄影:任建新 视频:王贤银
采访百岁老人谷光斌,感觉到的是亦喜亦忧。喜的是老人经历了那么多战火磨难,按照农历算法,现已年过百岁。但至今仍然健在,成为人中之瑞,且儿孙满堂,孝顺听话,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在一起。忧的是老人经过去年住院治疗后,虽然康复。但记忆力和听力明显不如从前,思维也比较紊乱,时而清醒时而失忆。好在这之前他经常给子女们讲他当年入朝参战打美国鬼子的故事,使得他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故事还深深络印在子女们的脑海中。通过他偶尔的只言片语,以及儿女们的记忆陈述,我们大体赏可以了解到谷光斌老英雄那段令人敬仰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国军到解放军
1922年5月的一天,在湖北省南漳县巡检乡南峪沟村的一个贫寒的农家小屋里,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一个新的生命又诞生了,他就是谷光斌。在兄弟姊妹中,他排行老二。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从小就给地主当长工,没日没夜的干活,还是常常吃不饱穿不暖。1948年6月的一天,正当他在田间劳动时,被国民党抓壮丁的部队看到抓了壮丁,强行拉去打内战。1949年1月天津战役时,我人民解放军攻克天津城,他们的司令长官陈长捷也做了解放军的阶下囚,他也投诚到解放军被收编入伍。同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3军训练团。通过三个月整训后,1949年4月南下参加渡江战役。渡江战役胜利后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颁发的“渡江胜利纪念”纪念章一枚。1949年11月1日至12月27日,又随着13军参加解放大西南战役,由于在战斗中不怕苦不怕死,英勇作战,冲锋在前,战役胜利后获得“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纪念章一枚,并荣立二等功一次。1950年随第二野战军15军警卫团参加解放华中南战役,获得由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解放华中南纪念章”一枚。1950年6月15日至12月31日,参加西南铁路工程建设,由西南铁路工程委员会颁发“建设西南铁路纪念章”一枚,并荣立一等功一次。1950年9月在四川隆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打仗嘛,谁怕过?
1951年春,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进入绞着状态。经过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后,美国及其联合国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被我志愿军彻底打掉,整个战线由原来的鸭绿江边被推回到三八线以南,围绕三八线一带,形成了拉锯战。为了彻底打败侵略者,把握战场的主动权,获得和谈的筹码,志愿军增调第19兵团、第3兵团,开展第四、第五次战役。正是在这个时候,谷光斌所在的部队战防炮第32师406团被调到三八线附近进行游击增援作战。当时,他也和其他志愿军战士一样,坐着闷罐车,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当被问及谷老是从哪里入朝的,他说他过了两次鸭绿江。一次是从宽甸过的江,一次是从安东(丹东)过的江。宽甸是丹东属下的一个满族自治县。在宽甸县长甸镇河口村,原来有一座桥直达对岸朝鲜的古城义州,这座桥原名叫"清城桥",是1941 年日本指令朝鲜当局和伪满洲国共同建造的, 1942 年完工。1950 年 10 月 19 日,当时被任命为赴朝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还有首批赴朝志愿军中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就是乘坐吉普车从这座桥上在晚间秘密渡江指挥作战的。1951 年 3 月 29 日美军出动了6批次、3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将清城桥炸断。谷老回忆说,当他们赶到桥头时,发现桥没了,只好用绳子将一个个汽油桶捆绑成一条线,再铺上木板后经过的。这就说明谷老是1951年4月间入朝参战的。到了前线后,谷老所在的部队正赶上第一阶段的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于1951年4月22日发起,至6月10日前后结束,历时50天,战役的结果是志愿军和人民军将"联合国军"从三八线附近地区打退到汉江南岸地区,但又被"联合国军" 推回到三八线南北地区,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歼灭 "联合国军"8.2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8.5万余人。这期间,谷老和战友们采取白天躲着防止敌机轰炸,晚上骡马拉车人在后面推车,快速机动于平康、开原、板门店一带,游击炮打敌人。有时兄弟部队被敌人打垮了,谷老和他的战友们冲上去接着打。为了有效打击敌人,他们不怕危险,隐秘的将炮推进到距离敌人阵地1000多米处,突然抵近炮击,一炮命中敌人阵地,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然后迅速撤出阵地,防止敌人报复。有一次他们炮击后阵地被敌人发现,只好在山洞里窝了几天,大声就不敢做一个,隔了些日,乘敌人稍微松懈了些,才迅速撤离掉。谷老说,我们是打一炮换一个地方,走夜路是家常便饭,晚上看不见借着雪光、月光和敌人的探照光也得走,由于长期夜间行动,加上食品和蔬菜奇缺,导致眼睛变成夜光眼,白天看不见,非得过了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1952年秋,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线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接着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上甘岭战役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进入第二阶段后,谷老所在的炮团离开三八线,转入上甘岭防御作战。他记起一件事,在转移的途中,穿过了一个峡谷,那个峡谷跟家乡棚镇西边的罗汉峪沟的地形很相似,两山夹峙,溪谷幽深,有小河,有绝壁,他们是趟水而过的。 当被问及到在朝鲜战场上,给谷老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时,他说印象最深的是在参与上甘岭防御作战时,一次转移阵地,三炮在最前面拉炮,由于山高路陡,马的缰绳突然断裂,车炮一起滚入山下。在当时,战炮,战车本来就紧缺,更何况大炮就是炮兵的生命,人在炮在。这下车炮掉到了山下,还了得?于是全营停下来,上至营长下至士兵,所有人到山下去找,直到找回来后,全营才继续往山上行动。 当被问及在朝鲜战场上遇到最危险的一件事是什么时,他说,有一次推炮车上山时,由于刚下过雨,坡陡路很滑,被推着的炮车不知怎么就往回滑下来,自己赶紧滚到车轮空隙间,幸亏车轮从他的头盔边碾压过去,只是头部的额角上擦破了皮,战友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当然,穿梭在炮火纷飞的枪林弹雨中,危险无处不在,那是可想而知的。听完谷老断断续续的故事后,我问谷老:您上前线打仗怕不怕啊?老人这时露出很坚毅的神态说:打仗嘛,怕谁啊! 由于在朝鲜作战中英勇顽强,表现突出,谷老荣立三等功一次,并获得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送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
卸甲归来不褪色
1954年,谷老退伍返乡回到了远安二区陈家台村务农。1955年被招聘到远安二区(洋坪)区公所工作。先后在旧县、晓坪、茅坪粮管所工作。多年担任粮站站长。工作区间,谷老继续保持了我军优良传统,工作踏实,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特别在粮食保管上,生怕国家粮食受到损坏,无数次在下班后或是深夜拿着手电筒去仓库查看虫鼠危害情况,并有几次因下暴雨怕把仓库粮食打湿,一个人夜晚返仓堆包到天亮,第二天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照常上班。就是在夏粮收购期间,在农村的妻子生孩子了,请人去找他就没有回家。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0年,谷老在远安县粮食局旧县粮管所光荣退休。 当被问及谷老还有什么心愿时,他断断续续地说,与死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还活着,党和政府还这么关怀我,我自己已经很知足了——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我们伟大事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