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20-7-18 16:35 编辑
勇捉俘虏的志愿军战士廖永秀
讲述:廖永秀 整理:胡延雄 摄影:曹敦新 视屏:陈光文 时间:2020年7月9日
廖永秀,嫘祖镇西河村2组人,1933年12月13日出生。1952年8月报名参军,入朝之前在荆州进行新兵训练,搞了近三个月。主要进行基本的军事常识训练,比如利用地形地物,高中低匍匐前进,射击等等。还要学习政治,由连指导员跟新兵们讲入朝之后应当注意的一些事情。训练结束之后,新兵们就坐轮船到武汉,在武汉又坐火车直达安东。在那里待了两个月,主要是政治学习,军事训练,还要作入朝的相关准备。 1953年1月4日我们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46师136团乘坐闷罐火车进入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去了后打坑道,以防止美军在西海岸登陆。当时美国的总统已经换成了艾森豪威尔,首长跟我们说,这个美国总统是军人出身,美军有可能在西海岸登陆。但是后来美军没有在西海岸登陆。1953年春,我们的部队被调到了三八线去了,接防24军。 在三八线附近,我们一共进行了三次战斗,没有打过大仗,只打了三次小仗,每次大约一个排的兵力。三次战斗都是在391阵地(敌人的阵地)的前沿,名叫西方山,山下面就是峡谷,大概一公里宽,敌人的火车和士兵都是从那里经过的,山谷过去就是平康平原,是平壤的门户,是一个战略要地,必须紧紧守住。 第一次战斗失利,主要是排长指挥失误,我们一个加强班十二个人,被敌人的迫击炮连续攻打,牺牲一人,重伤一人,还有二个轻伤的。回来之后,排长就被撤职了。 第二次是副排长带我们去的,敌人来了,我们几挺轻机枪,几挺重机枪,对着敌人一股劲地开火,当时是晚上,究竟打死了多少敌人,我们也不清楚。副排长命令我们赶快撤回来,于是我们就撤回来了。 第三次是我们的一个师长,要我们去捉两个俘虏回来。师侦察连派来了一个班,我跟当阳的李华安带路,李安华对我们说,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敌人不来,我们就要摸上去抓他们两个俘虏,敌人来了我们就要死命地去打,一定要完成任务!过来一会儿,敌人果然来了一个排,副排长一声喊:打!于是我们十四颗手榴弹,十四枝冲锋枪,对着敌人一起开火,一下子就打死了三十六个敌人,还剩下两个鬼子没有死。这两个鬼子我们就要抓回去交差。我趁敌人逃跑的时候,急忙赶上去要抓一个向南逃窜的俘虏,那个美国鬼子人高马大,反过来狠狠打了我一拳。李华安一看,飞快地跟上来,一把抓住这个美国鬼子的头发往下一拉,我就顺手把这个美国鬼子的弹匣给摘了,鬼子才举手投降。这才算抓了一个。还有敌人的一个机枪副射手没打死,我们又把他捉住了。我们一个也没伤,一个也没死,师首长的命令我们还是圆满完成了,集体立了一个三等功。 1953年的7月27日签订停战协定。停战后,我们的部队继续留守朝鲜,帮助朝鲜维持秩序,恢复生产,进行军事训练,防止美韩军队再次捣乱。这样,我们在朝鲜整整待了五年。 1957年4月,我们回到了阔别5年的祖国。 廖老说,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指挥艺术真是了不起!1953年7月18日我们进攻铁原,有三个侦察兵到李承晚部队里去捉敌人的俘虏,结果敌人的俘虏没有捉到,我们的侦察兵却被敌人“俘虏”了两个,只回来了一个人。当时我站哨,三个侦察兵是从我的哨位经过的,返回时只有一人回来。我就问这个侦察兵,怎么只回来你一个人?这位侦察兵告诉我说,那两位被敌军“俘虏”了。我们的侦察兵其实是故意被敌人捉去的,把假情报泄露给了敌人。当时美军的主力在东部,“被俘”的侦察兵“如实交代”志愿军大部队8月1日要进攻西线。敌人果然中计,美军指挥官就把他们的主力和重武器都调到西线进行重点防御,对付我们16军。东线只剩下李承晚的部队,于是我们集中主力,声西击东,全歼李承晚的部队,活捉了他们的一个副师长,一夜把战线向前推进了四十公里,所以后来的三八线就成了一个弯曲的弧线。 廖老说自己在战场上也遇见过危险,有一次过封锁线,跑着跑着,头上的帽子突然掉在了地上,他心里嘀咕,没有风怎么会把帽子吹掉呢?于是回来把帽子捡起来,一看吓了一跳,帽子上被子弹打穿了一个眼儿。如果射击的角度稍微变一下,那脑壳盖子就揭了,那就完蛋了。 还有一次,我和一个战友去偷水,挑了一担水,被敌人发现,打了一发线光弹,我们就朝旁边一个洞子里一躲,炮弹皮冲进来,把桶击穿了一个眼,一担水就流了半桶,只有一桶多水了,幸好我们人没有受伤,我们只好把剩下的水抢回来。这是两次比较危险的遭遇。 廖老虽然早已离开了战场,但仍然心系朝鲜战事。最近这几年,每一年的7月27日,老人就把全家老小集中起来,自己出钱,上餐馆里聚餐庆祝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庆祝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老人育有四子,2004年老伴去世后,老人一个人住在二儿子家里,脑梗压迫腿部神经,有些疼痛,行动不方便。大媳妇和三媳妇都在宜昌,二儿子和二媳妇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幺媳妇。幺媳妇人很孝顺,经常到坎上的二哥家里为老人收、洗、涮、晒,为老人买药,伺候老人住院治病,照顾得十分周到。廖老说道这里,满脸笑容,说我就是享了幺媳妇的福。幺媳妇叫张春秀,今年58岁了,生性淳朴善良,为老人心甘情愿地赡养照顾,没有丝毫怨言。因为今天是个大晴天,老人的被子和枕头都放在太阳下暴晒,洗净的衣服也在铁丝上挂的整整齐齐。可以看出,张春秀是完全出于孝道,才对老人如此尽心尽力,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好品德,好家风。 廖老说,去年县里的张书记亲自到我的家里来看望我,今天你们又来采访我,我觉得很不过意。我也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想想那些牺牲在战场上战友们,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不能放弃呢? 采访结束,廖老站立起来,用豪迈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表现出了他的不怕牺牲、战斗到底的赤子丹心: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