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欢乐英雄 于 2023-12-13 10:38 编辑
单桂荣:人间重晚晴,鄂豫一家亲 讲述人:单桂荣记录人:陈冬云摄 影:韩远华
2023年11月11日,这是一个绵绵细雨洒落的初秋午后,我和韩老师、袁老师一起去鸣凤镇三吉巷拜访单桂荣老人。车子刚到,老人和儿子站在屋檐下迎接我们。老人个子不高,体态略丰,一身干净利落的打扮。容长脸庞,皮肤白净,淡淡疏眉,眼如月牙,每一根皱纹都写着“和善”二字,一双眸子里有着这个年纪的人罕见的清亮。 走进这栋二层小楼,我们顿时被敞亮而整洁的居室所吸引。老人的儿子引我们来到一楼侧厅,介绍说这就是老人的生活区域。抬眼看去,深红的原木沙发上面铺着棉垫,简朴而大气,靠墙摆放着电视柜,中间是烤火炉。虽然还没生火取暖,但这贴心的陈设布置已经让我们感受到融融暖意。 刚一落座,老人便又站起身来。刚准备去搀扶,老人挥挥手,拿起拐杖就迈开大步,动作竟然比年轻人都要利索几分。几分钟后,老人进来了,手里端着果盘,原来老人是去给我们拿砂糖橘了。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一个劲地把橘子往我们手里塞。老人的儿子也说:“你们拿着吧,我母亲最是好客。”清甜的橘瓣还没咽下,老人再一次拿来软糯的柿饼,硬是让我们吃到嘴里才坐下。 老人腿脚好,眼睛亮,可惜听力有些障碍。采访是在我们与侯大哥的谈话中进行的。言语中,单桂荣老人的一生光阴如一部电影慢慢展开,沿路的繁华和市井气息缠绕着在一起,鲜活而生动。老人祖籍河南南阳市镇平县,1926年2月12日出生,19岁结婚,育有儿女两个,小儿子8岁时丈夫去世。大女儿成年后在河南老家成家,小儿子侯大哥当兵五年,先后在西安、渭南、乌鲁木齐服役。1978年转业到湖北远安,落户在鸣凤镇原西湖二队,母亲单桂荣便从河南迁到远安,与儿子共同生活。 当我们问起老人一些过去的事情的时候,老人笑容灿然,只是说记不清了,但是老人一直念叨着“我的发淑待我好啊”。老人口中的发淑就是侯大哥的妻子,一位言语不多的远安儿媳。侯大哥说,老母亲先后两次摔伤,2013年下楼梯时右腿股骨头骨折,2016年晒衣服时左腿摔伤,卧床不起,都是妻子在医院贴身照顾。喂饭穿衣,洗漱如厕,无一不是细心周到,体贴入微,医生护士个个交口称赞。说到这些时,侯大哥的目光转向妻子,眼神里满是温柔和感谢。是啊,妻贤夫兴旺,母慈儿孝道,正是这中华民族血脉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温暖、幸福与安宁,使得社会长治久安,国家繁荣昌盛。 丈夫的过早离世,家中少了顶梁柱,老人用她的辛劳和汗水维系着整个家庭,比一般家庭妇女付出了多几倍的劳动量。正因这些,她的心态更加平和,性格更加坚韧不拔,造就了一颗平和善良的心灵,从不与人计较得失。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女,从未想过再嫁,而这份坚守,让我们内心的钦佩和敬仰油然而生。 “母亲的长寿秘诀,第一就是闲不住,不是动动这个,就是摸摸那个。”侯大哥介绍说。老人八十多岁还能自己做布鞋,现在还能穿针引线。家里孙辈给她买的新衣服,她嫌不合身就会自己改改。家里忙的时候,老人会主动择菜洗菜,还会炒菜。单桂荣老人勤劳一生,寒冬酷暑,风里雨里,她总是天刚蒙蒙亮就起来下地干活,直到太阳落山才带着满身泥土回家。种菜是个细致活,从种子育苗、成苗移栽到除草抓虫、松土灌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操劳。老人八十八岁的时候,还提着菜篮到街上卖菜,来贴补家用。看似简简单单的劳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让老人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老人生活极有规律,合理简单。早上起床后,自己穿衣洗漱,然后煮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烂烂糊糊的面条,吃下肚去,既补充能量又易于消化。远安人爱吃的菜肉大包面,她一顿能吃十一个。她爱吃茄子、萝卜、青菜和杂粮,也从不拒绝美食,孙女买来的零食饼干,时不时来上两块,实在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老人。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老人带来了长寿且健康的身体,更带给我们启发:近些年出现的“富贵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官疾病等等,虽与遗传基因等因素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均衡的饮食有关。 说到老人的日常生活,侯大哥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住了。“我母亲心地善良,待人特别热情慈爱,她听不清别人说话,但是一见对方开口,她就会乐呵呵的点头应答。”老人不仅与邻里关系融洽,对左邻右舍的小孩子,就像对待自己家的孙辈一样。她坐在路边晒太阳,看到走过路过的陌生人,也会诚意相邀,泡上一杯热茶。流浪猫狗更是老人的朋友,老人总会在房屋旁边的固定角落准备一个饭碗,放上骨头饭菜,来“招待”她的小伙伴们。 老人的大女儿在河南老家成家后,子孙共有二十多口人。湖北、河南的亲人一起算起来,老人生活在五世同堂的大家庭。身边的儿孙争着孝敬老人,经常陪老人散步、聊天、看电视,远方的孩子经常视频聊天,传递着对老人的问候与关切。看来子孙孝顺、生活无忧也是老人健康长寿的根源之一。 未拜访老人之前,我对她充满无比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但是见到她之后才发现,她与我们普通人并无两样,她只是不平凡年代中最平凡的一员。她从豫西南来到鄂西北,从颠沛流离的岁月中走到了安享晚晴的盛世,与她相伴的是衣食富足的美满和儿孙绕膝的亲情,练造了勤劳淳朴、胸怀豁达的性格。“天真可抵岁月长,人间布衣蔬食香。”短短十四字足以概括老人的一生经历,但这九十七载的风雨人生,俨然一首散文诗,恬淡安适,喜乐由心。 这个冬天,比往常有一点凉,窗外寒风凛凛,屋内温暖如春。时间如流水,不停向前,更不会因为某个生命个体的任何情况发生,而停留迟疑。写下这一纸文字,致敬单桂荣老人,更致敬我们生活着的辉煌盛世!
特别鸣谢瓦仓大米、龙凤源良、岭上人家三家爱心企业为本次“走进生态远安 关爱长寿老人”社会公益活动受访老人提供精美礼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