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23-12-13 10:12 编辑
陈敏:军 人 本 色 永 不 忘 讲述:陈敏 记录:曹敦新 摄影:陈光文
2023年12月5日,我们采访小组在县军休所干部徐贵成的带领下,来到凤祥凤城小区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陈敏。这是我们的第四次见面,他依然是三年前第一次见面时的那样,头发花白,腰杆笔直,思维清晰,声音洪亮,神采奕奕,俨然不像是一位九十四岁的高龄老人。 陈敏一眼就认出了我,夸奖鸣凤小学少先队开展的“听爷爷讲红色故事”活动很好,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不会忘本。 我佩服他的记性和眼力,对他说:“陈老,您儿这么大年纪了,今年七月分还在电视上看到您儿在县消防大队给官兵们做报告,发挥余热,我们非常敬佩。今天特意来采访您儿,请您儿讲一讲自己的经历,介绍一下您儿的长寿秘诀,让我们将来也像您儿一样个个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他哈哈一笑说:“哪有什么长寿秘诀!我这一生没干啥大事,只是做了一些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他带着我们参观他的客厅和书房。 客厅里,宽敞明亮,摆放整齐;书房里,图书满架,照片悬挂;书桌上,一尘不染,台灯常亮。 “我养成了每天看书看报的习惯,一天不看,就感觉跟不上形势。”陈敏拉开了话匣子。
打了地主的儿子 参加解放军 1930年7月,陈敏出生于远安旧县镇七里村。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早亡,孤儿陈敏就给边家冲一个大地主家当“长工”。每天起早贪黑给地主家干活儿,什么放牛喂猪啊,栽秧割谷啊,碾米磨面啊,熬糖打榨啊,挑水砍柴啊,推磨打豆腐啊等等一切都干。 在地主家当长工时间一晃就是四五年,虽说能有一口饭吃,但时常挨打受骂,特别是地主的儿子捉弄他,欺负他,把他当马骑,还一边用条子抽打,让陈敏心里非常愤怒,但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地主的儿子又来欺负他,这时的陈敏不再忍受了,和他厮打起来,直到把他打倒在地,鼻子出血。闯了祸的陈敏不敢在边家居住了,便一口气往洋坪方向跑去,还不放心,又继续往北跑,一直跑到印沟里面的落星村,天黑了便在一户老农家里住下来。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和陈敏住在一间房子里,晚上二人交谈,得知此人名叫徐国义。徐国义说,你既然孤身一人,无处安身,那就跟我去外面闯一闯。于是第二天陈敏就跟徐国义走了。后来陈敏才知道,徐国义是共产党,二人相识,改变了陈敏的一生。 从此,陈敏成为解放军战士,跟随部队转战多地,先后当过通讯员、警卫员,直到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推翻蒋家王朝,全国得到解放。
两次到朝鲜,参与作战和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陈敏曾先后两次入朝,分别参与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和战后朝鲜建设。 “第一次是1952年1月。因为我入朝前就是通讯兵,所以继续从事老本行。”陈敏回忆,根据工作需要,当时主要在地下室工作,长期难见天日。不过,陈敏也曾有印象极其深刻的战斗经历。 “最难忘的是一次夺取无名高地的战斗。”陈敏记得,那是1952年的一个晚上,他所在连队受命潜伏到敌人的鼻子地下。 “晚上23点20分,团指挥所用电台传来上山进攻命令。我立刻报告连长!”刹那间,大家一跃而起,向山上攻去。配合进攻部队的炮火也全力支援。 “这场战斗,我们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经过一个多小时进攻,我们顺利拿下这座山头。”陈敏说。 当然,战争的残酷,也让陈敏至今回忆起来依然老泪纵横。“很多战友们一个个就在我的面前失去生命。但直到牺牲前,他们都保持着冲锋的状态。” 在朝鲜,陈敏曾在一次行军过程中腰部受伤,后被评定为六级革命伤残军人。 1952年10月,陈敏回国。回国后,他认识了山东姑娘孙秀英,两人喜结连理。随即,他还到南京汤山炮校学习,专攻通讯业务。 1957年,陈敏再次随部队奉命赴朝。“这次,主要是帮助维护当地社会治安,防止美韩敌特势力渗透破坏,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在朝鲜,部队的要求和国内一样严格,绝不允许拿当地老百姓的一针一线。”陈敏回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非常热情,经常拿出板栗、苹果给战士吃,但战士们都婉言谢绝了。 “在山上帮老百姓做事时,树下掉落的各种果子,我们也都要捡起来装进筐子拿回去,还给老百姓。战士们都非常自觉的遵守组织纪律。”陈敏介绍,也正因如此,军民关系十分和谐。 1958年,部队回国的时候,朝鲜老百姓含泪一路相送很远很远,直到看不见了。
离休后,热心公益初心不改 第二次从朝鲜回国后,陈敏跟随部队先后在江苏、山东、吉林等地驻扎。在部队期间,他多次荣立三等功。 1971年3月,陈敏在部队办理了退休手续。家乡情结深厚的他,选择带着一家六口人回到了远安,1983年1月转为离休。 虽然离休,但陈敏从未闲着。他先后在远安县司法局、县民政局等单位义务工作。 “上级领导看我是退役军人,为人正派,安排我做法律顾问,从事各种调解工作。”陈敏介绍,为了能胜任这一工作,他恶补各种法律知识,慢慢的,成为了一名“法律通”。 受聘远安县司法局担任法律顾问的12年间,他跑遍了全国二十几个省份,办理了涉及刑事、民事、经济等大量案件特别是在县司法局担任法律顾问,劝和了一对又一对想离婚的夫妻,为社会和谐和家庭稳固起到了一定作用。直到今天,随手翻开沙发上的书籍,里面密密麻麻都是标注。陈敏说他小时候没有上过学,是在工作中学到的文化。陈敏的智能手机也玩得和年轻人一样溜溜转,微信群、QQ群、抖音号、钉钉群,图片存贮、文章收藏,应有尽有,这是我见到的第二位还在玩微信的九十岁高龄老人。他用每天坚持学习、与时俱进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境界。 不仅如此,他还一直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加“手拉手,帮战友”和“扶贫助学”等活动。进入九十岁高龄后,他仍时常奔走在机关、学校、兵营,受邀为学校孩子们,为机关干部们,为兵营官兵们开展红色宣讲,用他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党的伟大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将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我们再一次询问陈老的长寿秘诀是什么。他思索了片刻,给我们总结出几条:“一是生活有规律,吃饭定量按时,起床睡觉按时;二是注重身体锻炼,积极参加老年体协活动,愉悦身心;三是子女们都不错,团结和睦,孝老爱亲;四是军休所照顾非常好,定期体检,服务上门。五是现在的经济条件和医疗技术飞跃发展,几针一打,身体还原,又可以活蹦乱跳了。” 是啊!作为一名战士,陈敏曾不惧生死、冲锋陷阵、浴血沙场;作为一名党员,陈敏始终坚守初心,永葆军人本色!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九十四岁抗美援朝老兵陈敏,我们学习的榜样!。
部分内容来自湖北日报《陈敏:从地主家的小工到革命斗士》
特别鸣谢瓦仓大米、龙凤源良、岭上人家三家爱心企业为本次“走进生态远安 关爱长寿老人”社会公益活动受访老人提供精美礼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