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曾家大花屋隐藏着惊人秘密破解!(独家破解)
回复
- 三峡由正 来自 江苏省 移动 发表于
历史悠久,名胜古迹。
- 功成依旧 来自 湖北省 电信 发表于
精彩!
- 临风含笑 来自 浙江省台州市 黄岩区伯明汉国际英语 发表于
我们村 甚至我们家族都有很多历史故事
建议继续挖掘 我们等着看
- 胖哥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发表于
我们沿着泥泞的道路,艰难的向南大约行走了两公里路后,就开始傍着山边的一条道路进入到一个三面环山的大湾里头。在山湾的怀抱中间,看到了一栋掩映在绿树葱郁之中的古宅建筑。我告诉大家,那就是我们今天要看的古宅----大花屋。放眼望去,大花屋坐西朝东,东临漳河,三面环山。庭院内外 古木苍天、枝叶繁茂、房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园,景色迷人。
走进宅院,只见院内场地宽阔。院正中大门台阶前是用鹅卵石铺成的标准八卦图案,大门两边墙壁上分别按阴阳八卦的阴符和阳符开的窗户,与三级台阶,双开大门,形成一个美观而和谐的整体。这种特殊的建筑式样,显示着那个朝代和那时主人对于道教信奉的程度。充分体现了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发展观。主人意有阴阳和谐,家道昌盛,子孙兴旺,世代富贵之寄托。孰不知天地无常,何况于人乎。
从大门往里看,房屋深共有七层七个大门,有六个堂屋六个天井。登堂入室,只见那些堂屋、正房、厢房、书房、厨房,所有门扇上、窗棂上、隔板上都是木刻或石刻的山水人物和鸟离花卉,其雕刻工艺十分精细,剔透玲珑,维纱维肖。依次向里走进七个大门,每个大门都各具特色,均有三级台阶,每级高五寸,最后面的屋地基地要比大门前地基高一丈,这种建造顺山势顺地势而建。设计巧妙,给人一种步步登高之意境。每个天井都用大石条铺成,均设计有龙眼,有龙盖,即使下暴雨,天井内的水也不会涨漫浸到屋里,雨水很快从庭井内排泄到屋外。
抬头仰望,那些廊檐上、房檐上、飞檐上也满是雕塑的飞禽走兽,有麒麟、鳄鱼、雄鹰、蛟龙、老虎、黄鹂、画眉、鹦鹉,还有喜鹊登梅、鹿戏白鹭、春燕剪柳、鲤鱼跳龙门等造形逼真、栩栩如生,想必是出自刻林高手。粗大的圆柱子与屋架脊檩搭配协调,默默地负载着历史的沉重,经受着岁月的风霜雪雨的洗礼,它毫无怨言,始终不推不卸,不曲不折地履行着自身的使命。
据有关资料介绍。“大花屋”即曾家湾曾氏人家建造。大宅院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整个宅院建筑面积达三千多个平方米,大小房屋一百三十多间,错落有致,青砖黑瓦,檐牙高啄,栉比鳞起,雄伟而壮观,精巧而华贵。这大概是过去曾家主人以大花屋命名的缘由吧。
山清水秀,地灵人杰,曾家湾历史上必定出过了不起的人物。大花屋建筑耗资巨大,若不是高官富豪,普通百姓是建不起的。也有人传说,这家姓曾的人家,是曾国藩家族的一部分。曾国藩一生谨慎。当他在朝廷位高权重的时候,怕日后遭到政治对手的打击报复,都以不同方式将自己家族中的人,有意识的遣散隐居(这也只是人们传说而已,并无任何依据)。据说这家姓曾的人家,是由长江坐船进入沮漳河,在当阳两河顺漳河而上,发现这里山高林深,漳水悠悠,是一个独享人生的世外桃源,故买下此地,扎根繁衍生息。据熟悉县志的有关人士说,这家人身世在县志上并未记载。我们通过现居住在这里的一位老人说,这屋厅堂原来悬挂着一块大牌匾。匾正文上额写有“曾母王老夫人古稀节孝”。下额是“陆军部尚书兼都察院都御史湖广总督湖北巡抚XXX赠”。遗憾的是名字磨损凿挖已无法辨认了。试想若不是曾母之子系高官名贵,甚至可能权高位重于赠匾者,在当时那种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相当于现在国家正部级官员,岂会在日理万机千里迢迢来深山,为其曾母送匾,以歌其功、颂其德。是友谊亲情,还是巴结媚谀?曾家湾出现的曾姓大人物是何许人也?现已无从考究。正宗曾家子孙如今一个也没有留在此地,他们究竟到了那里,也无人知晓,宛如从人间蒸发法了一般。既然这么大的人物,县志上为什么无记载?是人为疏忽,还是另有隐情。现已无从知晓。不过从这栋建筑结构的设计看,整栋房屋虽不失奢华,但整体规模并不宏伟,只能算是小巧玲珑而已。这只能说明此人殷实而不外露,谨慎而不张扬的社会心态。我们在此屋河对岸向当地人了解这家主人身世时,一位老人回忆说,他听他的老人们说,这一家在这里与周围人相交并不多,家中也没有什么土地 ,却过着十分富有的生活。全家人深居浅出,似乎过着一种既神秘又与世相对隔绝的生活。我偶发奇想,这家主任选择深山老林,独享世外桃源的诡秘生活和行为,是不是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他财富的正当性和他的诡秘生活令人生疑。
历史,是一面镜子。社会世相,人生百态都会尽显其中。而今在我们身边,有的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者,有之;为了一己私欲而昧心行事者,有之;为了一己私怨而欺压良善者,有之;为了一己私心而蒙蔽百姓者,有之;为了一己私权而愚弄天下者,有之。历史是最为公正、公平、公道的。无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庶民百姓,历史最终都会给以客观的评判。大花屋曾姓人氏人去楼空,建筑意预的的美好期盼并未实现。让我们以史为镜,好好地把握自己,为我们的家人,为我们的后人,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吧!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做一点力所能及的造福民生的善事吧!
如今,大花屋宅院已无曾姓人氏。居住户介绍,现在住有“范、田、都、刘、邹、王、宋”等姓氏,共19户70多人。这些人并不知道曾家辉煌的过去,更不知曾家后人的踪迹。古宅曾经的辉煌与他们毫无干系,他们只是依托这栋昔日的古宅在这里繁衍生息,享受天赐的秀山秀水,通过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时间催促着我们的归程。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告别了善良朴实的居民,告别了昔日辉煌的大花屋。沿着我们自己选择的道路,蜿蜒前行。
2013年7月于宜昌
- 依山 来自 北京市 北龙中网 发表于
传奇故事,轰动效应,正史野史,还待考证。
- 天涯倦客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电信 发表于
真没想到咱们远安还有这样神奇、且有符合历史悬案的文物存在。
- 鸣凤鸣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发表于
保护加以开发。。。
- 深山百合 来自 湖北省孝感市 中国三江航天集团红峰机械厂红峰新村 发表于
- 高山坪原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联通 发表于
广告热线:13339794535举报电话:0717-3819486法律顾问:沮城律师事务所 刘亚杰 律师
备案信息:ICP14000855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6 Comsenz Inc.
点评 时间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