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网络
如果懂得「按快门」就等于「懂拍照」,那有谁不会拍照!?但事实上,很多学习摄影多年的人,一直都不敢随便承认自己会拍照。 那到底是否要上过摄影课、当了摄影师、拿过摄影奖,才有资格说自己「会拍照」?摄影其实是一种很个人的修为,如果你想「学摄影」的话,首先要明白怎样才算「学得识」。
拍到好照片 = 识影相? 很多人都是为了拍得好相片才学摄影。但懂得基本操作,又是否等于拍到好照片?用照片优劣来判断是否「识影相」乃人之常情,但你总会遇上一些异议,例如「甚么照片是好是很主观的」或「摄影是运气先决,不懂摄影的人也可拍到好照片」云云,要肯定自己是否识影相,定义很困难。 我们以相片的三个层次,让你去了解一下自己将要学习甚么︰
层次一︰清晰的照片
学摄影,最基本就是有能力把照片清晰地拍摄出来,令受众能够透过影像明白你想拍摄的是甚么,主要元素如下: 1) 曝光正确 – 主体的光暗度适中,让观众看得到拍摄对像 2) 影像清晰 – 没有手震、影像准确对焦、杂讯量可接受
层次二︰可轻易解读的照片 拍出清晰照片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令受众明白,你的照片想表达什么:透过照片,受众能轻易找到你的拍摄对像、知道你想拍摄的目标、甚至是心里的想法。照片可被人轻易解读,一般靠以下两个技巧: 1) 构图 – 很多人太过贪心,甚么都一次过拍下来,也缺乏构图心思,画面乱糟糟,所以别人都看不出他们想拍甚么,也看不到重点。这时就需要透过取舍,突出你想拍摄的主体。 2) 时机 – 注意拍摄的时机,等待影像呈现出你想表达的画面。例如新闻摄影记者如想拍摄经济不景气状况,一般会在股市指数显示版前等待垂头丧气的人经过的画面,而不会拍摄在前面兴高采烈经过的人。读者一看就可以感受到相片中的气氛。
层次三︰有价值,受人欣赏的照片
所谓「好照片是主观的」,因为这涉及的是个人信念与价值观,无法量化。
怎样才可以拍出「有价值的照片?」以下有几种常见方法︰ 1) 认清自己人生所关注的对象,然后去拍摄他们。 2) 追随你所欣赏的摄影前辈 / 大师,学习他们的拍摄方式与哲学。 3) 多欣赏别人的作品,从中受到启发,然后进行个人创作。
结论 初学者首先要克服前两级,当你已经有能力控制影像,然后准备好去挑战第三层次时,才真正是「识影相」。当然也不要自满,因为你距离拍出「好照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或者你可以凭运气拍到几张不错的,但你已经不再满足,因为你走上了摄影的「不归路」。  
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