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深山百合 于 2019-10-16 08:39 编辑
用人之短显奇效
大宋天子赵匡胤最近有点烦。 区区一个南唐小国的外交使团已经到京城好几天了,满朝文武却找不出一个人去同他们谈判。
说穿了不是大宋无人,而是南唐的这位首席谈判代表徐铉本事太强,名气太大。此公十岁便能著文,长于诗词,兼工书法,至于他的口才,那更是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天下无人能敌。和这么一个厉害角色搞外交谈判,大宋的臣子们谈虎色变,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品尝失败的滋味。宰相赵普也只能唉声叹气,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但时间不等人,人家的使团已经到京城几天了,再这么拖下去像话吗? 赵匡胤不愧为天子,情急智生,反其道而行之,派了个一字不识又最不会说话的殿前侍卫去对付徐铉。侍卫虽然怕得要死,又不敢公然抗旨,只好硬着头皮去应付差事。
南唐本来是个弱小的国家,就是那个只会写词不会治国的李煜统治的割据政权,他们同大宋谈判就是想尽可能多的捞取好处,就像今天很多外国代表团到中国来的目的一样。
双方的谈判开始了,好一个徐铉,果然不同凡响,从天下大势说到两国关系,从目前格局说到长远趋向,头头是道,条条在理,一旁听的人惊讶无比,都为这个殿前侍卫捏了一把汗,看他怎样应对。
出乎意料的是,任凭徐铉说得摇头晃脑,唾沫四溅,这个侍卫却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着,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有时哼哼哈哈地支吾几句,没有一句明确的话语。谈判持续了几天,天天如此模样,徐铉就有点吃不透了:这家伙到底是他妈的白痴还是大智若愚啊?按说赵匡胤精明过人,不会派个白痴来滥竽充数吧。说不定这里面有什么阴谋诡计呢,惹不起老子还躲不起吗?
于是徐铉悻悻然打道回府,侍卫笑嘻嘻圆满交差。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用人之短的故事:派个口齿木讷、类似哑巴的人去对付能说会道的人,锤子砸在棉花上——看你的劲往哪里使?
一说到用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用人之长,所谓“挽弓当挽强,用人当用长”,这是人们的共识,也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了。但“用人之短”却未必能成为一种共识。对于短处,许多人的态度就是排挤、舍弃,即使比较开明的人也只是“容忍”,而不是去利用。
是“容忍”还是“利用”,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唐德宗贞元初年,右丞相韩幌有一次在家中接待一位前来求职的年轻人,此人在韩大人面前表现得要多差劲儿有多差劲儿,既不善言谈,又不懂世故,还脾气古怪,性格倔强。介绍人在旁边真是干着急,认为这家伙稀泥巴糊不上墙,肯定没有录用的可能。不料韩幌却留下了这位年轻人,因为他从这位年轻人不懂人情世故的“短处”之中,看到了他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长处,于是任命他为“监库门”。这是个原则性很强又容易得罪人的差事,年轻人走马上任以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有这样的铁将军把门,那些想在国库里打主意的人就遇到了克星,自此库亏之事很少发生。
据说有个公司的老总就是看到了用人之短的优势,在他们公司的招聘登记表上专门列有一栏:你有什么短处?有一次,一个下岗女工前来应聘,在这一栏里写上:“工作比较慢,快不起来。”朋友们一看,认为这下完了,哪个老总不愿用手脚麻利、干事节奏快效率高的人呢?你这样写不是砸自己的饭碗吗?
没想到老总认真看了招聘表后,录用了这个女工,让她当质量管理员。 老总说,慢工出细活,她工作慢,肯定会细心,让她当质量管理员错不了。再说,她到过许多地方应聘,都没有被录用,到我这里被录用了,她一定会认真干活儿,把好产品质量关。我们公司肯定不会再有退货的了。 这个老总在用人上,显然棋高一着,他充分发挥了“从短见长”的才智,取得了成功。
清代有位将军叫杨时斋,他认为军营中没有无用之人。聋子,安排在左右当侍者,可避免泄露重要军事机密;哑巴,派他传递密信,一旦被敌方抓住,除了搜去密信,也问不出更多的秘密;瘸子,命令他去守护炮台,可使他坚守阵地,想逃也逃不了;瞎子,听觉特别好,可命他伏在阵前听敌军的动静,是绝好的侦察兵。杨时斋的观点固然有夸张之嫌,但确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的“短处”中都可能蕴藏着长处。
有家公司,对员工进行性格测评,公司不是根据员工的优点来安排工作,而是根据他们各自的“短处”来安排工作。譬如让“爱吹毛求疵”的人当质检员,让“争强好胜”的人去抓生产,让“爱出风头”的人去搞市场公关,让“斤斤计较”的人去管仓库等等。提起这样的用人观,公司老总说,一个人的“短处”是可怕的,但仅仅“容忍”是不够的。“短处”是工作中潜在的“炸弹”。最明智的办法是利用“短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它的危害,“容人之长,用人之短”,惟其如此,才能够保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用人之长不易,用人之短更难。然而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长和短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更何况人的长和短带有很大的主观判断因素,例如:对于做事特别认真,一丝不苟,对工作要求特别严,这是长处还是短处?有人说这是长处,说明他做事精益求精,如果让他去检查质量,绝对不会遗漏任何的质量问题;有人说这是短处,这人做事吹毛求疵,让他去做销售,肯定会将一个好好的市场做得一塌糊涂,再忠实的客户也会流失。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就看你老总怎样用人了。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本来无所谓长,无所谓短的。但是,对于不同的岗位来说,就有一个量才录用的问题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用人之长与用人之短结合起来,那么我们的面前就会人才济济,我们的事业就会如虎添翼。 用人之短显奇效,国家如此,单位如此,家庭如此,个人亦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