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23-12-20 17:00 编辑
历经坎坷人生路,更知平淡生活香 讲述:王述秀 整理:何海燕 摄影:王贤银
初冬的一个周末,我们一行六人在志愿者协会韩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寻访长寿老人之路。顺着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前行,走过了曾经的“董家花海”,几栋错落有致的小楼房展现在眼前。王奶奶正和邻居在小院里晒太阳。 王奶奶,名叫王述秀,1929年8月18日出生,今已94岁高龄。眼睛还比较明亮,耳朵的听力已不太好,要凑近耳朵稍大声说话。在温暖的火炉旁,王奶奶断断续续地给我们讲起了她的故事。 王奶奶的娘家在旧县观东,她一岁多父亲就去世了,她的母亲在她三岁时改嫁了,对于年幼的她来讲,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她是家里的独生女,没有姊妹的陪伴。孤苦伶仃的她从此跟着大爹大妈、婆婆(奶奶)生活。她的爹名下的田给了大爹,大爹一家的负担就更重了。虽然是自己的亲人,可是婆婆和大爹大妈们都要忙于生计,忙于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到她,小小年纪的她看到大人的辛苦,也想多帮忙分担一些,五六岁就开始学纺线。王奶奶说,那时候要一天纺四两线,不纺完,不睡觉。她个子小,捏棉条、摇纺车都不是容易的事,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第二天,又得接着干。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 除了学纺线,还要学做饭。当时没有灶台高,只好站在小椅子上学炒菜。再后来,长大了一些,就和大人们一样,提着篓子到田边上寻猪草。问到奶奶小时候上过学没有,她望了望我们,说,没有跨过一天学堂门。吃穿都发愁,哪有学上啊! 到了20出头,也到了嫁人的年纪。经人介绍,王奶奶认识了她的丈夫,那时他一个人带着个三岁的儿子,还有一个公公,公公也常年在别人家做长工。一看,就是家徒四壁,还有一个“拖油瓶”。这样的家庭,作为一个刚成年的女子来讲,走进来,是需要勇气的。 也许是幼年自己的悲惨遭遇,王奶奶更能体会丈夫孩子的处境,看着年幼的孩子,她没有嫌弃,而是选择了接纳。她用心地对待孩子,哪怕是自己要多吃更多的苦,她也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半点不耐烦。她对孩子说,有娘一口吃的,就一定有你吃的。你放心!娘不会亏待你。 王奶奶的丈夫年轻时也是能吃苦,肯下力。农忙时就赶着在家帮忙种田,一有空闲就出门搞建设去了,修水渠、砌堡坎,最长的时候正月就出门了,过年才能回来。家里的几个年幼的孩子需要她照顾,田里的农活儿也需要她去做。栽秧、割谷、种高粱、打叶子、掰高粱、种油菜、收油菜籽......春夏秋冬,一茬茬,一季季,就没有一个可以闲下来的季节。王奶奶看到年迈的公公一直在别人家做长工,虽说有几个微薄的工钱可以贴补家用,但是公公却常年不在家,不能享受到孙儿绕膝的天伦之乐。她说,她要把公公接回来。她说到就做到了。在过去,做长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往往有“矮人一等”的卑微,王奶奶接回公公的做法,赢得了村里人的交口称赞。直到现在,王奶奶说到这事,话里也有藏不住的自豪。王奶奶一边拉扯着几个年幼的孩子,一边照顾着年迈的公公,加上操持着家务,管理着农田,每天起早贪黑,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王奶奶勤劳孝顺,善良又正直。回忆起在食堂烧火的那段经历,她脸上多了一些神采。她说,为了多挣一些工分,她背上背着姑娘,肚子里还怀起一个,就到食堂去烧火(做饭)。烧火的加上会记一共三个人,每天要弄几百人的饭。烧火时的米、油都是她拿出来弄,不需要每天还由会记操心用多少米,多少油,多少菜,她是把公家的事当做了自己的事,会记也从来没说过她贪污。那时的她,每天虽然早出晚归,累得筋疲力尽,但是看着几个年幼的孩子,仍然对生活充满着希望。 王奶奶虽然和丈夫用心盘算,吃苦耐劳,但家里人口多,吃穿用度还是紧紧巴巴。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就去挖野菜,野菜找不到了,就找榔树皮,把它弄成粉和点面,做粑粑。虽然粗糙得难以下咽,但是还是相信苦日子总会过去的,好的光景总会来临。 王奶奶的儿媳妇说,她老人家年轻时非常能干,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特别是做的一手好茶饭。每逢邻里乡亲家的红白喜事,总会请上她,去帮助做“大师傅”,炸皮子、装碗子,动作又麻利,味道又好。 王奶奶一生育有三儿四女。尽管日子过的艰难,但她和丈夫还是竭尽所能,供孩子们上了学。子女们在王奶奶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勤劳、孝顺、团结。王奶奶说,她的老伴70岁时离开了她。后来,她一个人过生活。自己做饭,还自己种园子。老人说,自己做饭时间上自由,早点迟点不要紧;吃什么也自由,软点烂点不要紧。要是和子女在一起生活,子女们要做事,又要照顾她,是对子女们的拖累。不是儿女们不孝顺,儿女各有儿女的事,只要自己还能劳动,就不会闲着,尽量不给儿女添负担。儿女们都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得妥妥当当,她就心满意足了。 每当逢年过节,王奶奶的儿女孙辈们都会来看望她。儿孙绕膝,便是王奶奶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她的养子也早已如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每年都会给老人买鱼买肉,还给一些钱让她零用。特别是她生日时,都会提早来帮忙。姑娘是贴心的小棉袄,给她买了电饭煲,时不时还炖上肉端过来。她说,女儿昨天刚刚炖好的坨坨肉,今早上还没吃完呢!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如今已是94岁高龄的王奶奶,每天都早睡早起,一日两餐。身体和精神都还不错。几乎连感冒都很少,没住过医院。有次摔了一跤,也只是用菜油擀一擀,休息了四个月就好了。平时会到菜园去看看,也常常和附近的老人一起聊聊天,散散步,晒晒太阳。问到奶奶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她笑了:现在吃穿不愁,要什么有什么,现在的生活多好啊!该几多好啊! 采访结束,我们和王奶奶在她的小院门口合了影,冬日温暖的阳光照在小院里,也照在奶奶的身上。王奶奶的人生坎坷,风风雨雨近百年,但她勤劳善良、孝顺坚韧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感染着她的后代,也感染着我们。
特别鸣谢瓦仓大米、龙凤源良、岭上人家为本次“走进生态远安 关爱长寿老人”社会公益活动受访老人提供精美礼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