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邱安凤:写好平凡的句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山人 时间: 2015-12-22 11:18
标题: 邱安凤:写好平凡的句子
写好平凡的句子
邱安凤
我学习写小说,不是因为被饱满的才情撑得难受,也不是为了某个远大的理想,更不是因为好玩,而实在是生活把我逼上了绝境,我走投无路,只能在文字中咀嚼难熬的时光。
那年春天接连发生了两件事,一是车祸使我突然没了哥,一是疾病使我爱人突然没了父亲。我们寻找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说,人总有一死,不过是谁早谁晚而已。说,逝者把悲伤留给我们,我们就应该积极承担。说,人世多艰,他们去往天堂,我们更应该祝福。说,时间会带走一切,眼前的必将成为过往,不必耿耿于怀。同事亲友也给予了各种关怀。但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止痛,我们在一遍又一遍的哭诉中沉沦。一年过去,我才突然警醒,这种状态与祥林嫂是多么相似!
我不想当祥林嫂,我需要的也不是同情和安慰。唯有从浑浑噩噩的自我中跳出来,重新打量这个世界,并创造出可以安放内心的新世界,才可以真正疗伤。所以就选择了小说。
上路伊始,写过一个近两万字的短篇《三天三夜》。后来陈传新老师将其改名为《死亡签约》,在《三峡文学》刊出。小说讲的是如何为矿难亲戚争取赔偿,素材来自我的亲身经历。作品发表后,很多人都说不错。现在回头来看,才觉得当初前辈和朋友们给予的肯定,更多的还是鼓励和希望。作品的那么多不足,他们未必就看不出来。
要我自己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把故事想透。一个农民死于矿难,他的妻儿和兄弟姐妹组团与矿主周旋三天三夜,最终讨得一笔可观的赔偿。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作为作者我,想表达生命的脆弱与渺小,人在金钱面前的情感凉薄。但是作品呈现出来的,只是要钱而已。心中的那片风景,在往纸上搬运的路途中,是什么东西使它走了样?
短篇小说需要形象鲜明的人物,但不能过多,一多就模糊。需要事件跟着人物走,而不是就事论事,人浮于事。需要发过酵的细节,而不是纷繁芜杂如游兵散勇的小事件。需要作者与叙述人划清界线,乖乖地呆在旮旯里,而不是动不动就跑出来指手划脚。这些我都没有做到。我为自己找的理由是,故事原型与小说写作之间没有拉开距离,时间间隔太短。
这个理由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事情都有假象,表面看起来是这样,其实质却是那样。加上认知上的局限,我们往往对眼前事看不透彻。而时光却如风如水,能吹糠见米,淘沙见金。只有拉开距离,才会有大片空白。这空白是作者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是读者自由想像的空间。有了空白,小说才有灵魂,否则就只是一具蠢笨的肉身。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还是积累问题。一个是阅读的积累,一个是写作实践的积累。阅读积累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我最想说的是,写作者的阅读与一般读者的阅读是完全不同的。这一个心得,来自映泉老师的小说《生命原动力》。我读完后,与他泛泛地谈了一些老年人的生命状态,他听后很愤怒:你怎么可以这样读小说?后来,他又说:你那样读小说,真让我伤心!你要明白,你不是一般读者,你是写作者。
之前的阅读,我虽然也在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但没有给自己来个明确的定位。这顿教训使我明白,我的小说阅读不只是消遣,不只是走马观花积累谈资。也许可以朦朦胧胧读个大概,远远地眺望一下风景,只追求一个结局,只品味某个段落某个句子。但是更多的时候,还必须走到文字的背后,走到风景深处,探究其好从何而来,其坏又在何处,倘是自己提笔,又将如何。甚至于打探这只蛋是由何种母鸡所育,生产过程又有哪些曲折。就得多问个为什么,就得跟自己过不去。
至于写作实践的积累,写得少了,自然是杂草丛生,漏洞百出。我现在能够读出《三天三夜》的不足,也还算是坚持了几年之后的一大进步。这进步来自于对某句话的反复揣摩,对某个细节的精挑细选,对某个人物的认真观察,对某个开头的一改再改,对某句批评的深刻反省。
任何一个写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文字凝练,流畅,深刻,诗意,闪闪发光,韵味绵长,能在某处引起回响,能穿越时空留下来。但命中注定,在一篇文章里,闪光的句子只是极少数。在所有文章里,闪光的文章也只是极少数。就像我们的人生,能在史上记下一笔的也只是极少数。
有伟人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华彩乐章不会凭空诞生,在它之前,之后,都堆积着大量平凡的音符。小说也是如此。一个细节再好,若不放到恰当的位置,它也难以生根发芽。一个场景再好,若没有大量平凡的文字为它铺垫,它也难以舞动旋律。一个构思再好,若没有隐没在文字缝隙里的起承转合,它也不过是昙花一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一个作者,对语言的锤炼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反复筛选,打磨,语言的质地才坚劲。好语言在文学大师的作品里,也在平凡的生活里。
每个人都在按照某种规则,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语言。担任的社会角色越多,所要遵守的规则也就越多。一个人就像一个词语,被不断打磨,抛光。天长日久,太多的人被磨成了粉尘,飘荡在空中无所系。
有趣的是,没有读过书的人往往很顽固,不受约束,坚持说自己的话。尤其是农村的老太太,她们并不懂文学艺术,但是她们的语言却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比如一个老太太说,自从有了猫,家里的老鼠都文质彬彬了。还比如,一老太太不会发短信,她说,真是个大笨蛋!再比如,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好几年没去山上砍柴了,她说,我简直越来越懒了!在同一情境里,受过文化熏陶的人,又会怎么说呢?
我不指望精彩的神来之笔时时光顾。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风景。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这个世界的投影。这个世界,是每个人的总和。我可以努力的,就是坚持用心写好每一个籍籍无名的句子,就像过好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作者简介:邱安凤,女,生于上世纪70年代,曾在《长江文艺》《福建文学》《青海湖》等省刊发表小说,散文。现供职于远安县文联
作者: 心旷 时间: 2015-12-22 12:40
这文章我收藏转走了哈。
作者: 低头的温柔 时间: 2015-12-22 13:04
写好平凡的句子,过好平凡的日子,这是邱主席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吧
作者: 远安菇凉 时间: 2015-12-22 14:53
写的真好
作者: 听雨白杨 时间: 2015-12-22 15:10
写得好,受益啦。还得说说,这个排版,长文字也好读。
作者: 大笑十三 时间: 2015-12-22 22:31
当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说平凡的话,写平凡的句子,坚持,就会成就不平凡。
作者: 深山百合 时间: 2015-12-25 12:29
写好平凡的句子,深度好文。
作者: 青峰岭 时间: 2015-12-26 20:25
都是亲情引起的情绪波动,不需要上升到这样的高度
作者: 青峰岭 时间: 2015-12-26 20:32
都是亲情使然,只是暂时的情绪茫然,至于赔偿是只是情绪的补偿
作者: 为爱作证 时间: 2016-1-7 14:44
非常经典!受益匪浅!越是真情实感的文字越感到人!向主席学习!
作者: 柯伦 时间: 2016-4-1 11:46
写得好!
欢迎光临 (http://www.yaw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