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深山百合 于 2016-8-16 15:05 编辑
相传,古时的九子溪边住着一大户人家,家境殷实且人丁兴旺,有9个儿子和十八个孙子,让很多人羡慕不已。老爷子七十大寿那天,儿孙们为表孝心,便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场面十分热闹,连天上的太白金星也被惊动了,于是太白金星也扮作凡人的模样前来祝寿,并送上一幅对联作为贺礼。寿宴上,老爷子看着满堂宾客,心里非常高兴,几杯酒下肚不禁小有醉意,他得意洋洋地说:我这一辈子已是儿孙满堂,不会孤独终老,也算福如东海了。第二年夏天,9个儿子带着18个孙子同坐一条大木船,去沮河对岸的安鹿看皮影戏,船行至河中心的时候,悲剧发生了,洪水从上游排山倒海汹涌而来,木船瞬间便被打翻,一船人无一生还。村民们把这家人的遗体打捞后,一同葬在溪口的一座坟墓里。老人经受不住这次打击,不久后便积郁成疾,在七十二岁那年孤独死去。村民们后来便将这里取名九子溪,以警示人们吸取教训,说话做事务须谨慎,切忌说大话。直到如今,当地还流传着“九子十八孙,七十二成孤坟”的警语。
九子溪位于县城北郊,只要站在城北的一个小山头上,小村全景就可尽收眼底,小桥流水,竹篱瓦舍,鸡犬相闻,鸟鸣山涧,是走进九子溪的第一印象。清澈欢快的溪流和浓密苍翠的植被交相辉映,秀美的丹霞地貌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更是相得益彰,将这里装扮的清秀而玲珑。
宽敞的停车场中央,一块泛着清辉的巨石静静地矗立,“九子溪”三个红色的大字劲道十足,深嵌其身。离这里不远,就是著名的九子溪渡槽大坝,造型独特的T字形渡槽大坝,像一个孔武有力的男人正摊开粗壮的双臂,将两边的山峰稳稳托起。渡槽下面的大坝,正被美丽的格桑花包围,大坝上泛着银白的水流由洞沟而出正顺坝而下,像一块白色的水幕将大坝严严实实地盖住。若是在雨量充沛的季节,你还会看到渡槽左边有飞扬的瀑布,似千万条白色的利箭,铺天盖地从山顶奔涌而下,场面极尽壮观,再过几天,若大雨不再,瀑布便渐渐瘦了,慢慢变成一条细线,袅袅娜娜挂在山腰,纤弱,却是极好看的。 若是站在渡槽顶上俯瞰,那又是另一番别样天地:青山绿水,竹林炊烟,红瓦白墙。田间小路上挑着担子的村民正缓步移动,脚步蹒跚且坚定,他的前面是孩子般乖巧的羊群。一块块载满希望的秧田正忙着郁郁葱葱地成长。溪水映着白云和蓝天一路伸向前方,水上漂浮着的小船像红色的灯笼喜庆而吉祥,小溪两边茏葱的树木像巧手的裁缝亲自缝上去的花边,如诗如画的田园风情,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和美好。
杨家寨岩屋遗迹,和渡槽大坝遥遥相对,站在九子溪广场上,能清楚看到不远处红色山体上那一个个长方形的洞口。据相关资料记载,这些建在半山腰的岩屋分两层,上面一层叫大杨家寨,下面一层叫小杨家寨,开凿于明朝时代,居高临下,可攻可守,是当初这里一杨姓富户为防御起义军的攻击,花钱组织工匠们建造的一防御工事。用于危急时刻避难,也便于藏匿钱财和粮食,可谓用心良苦。每间石屋可容纳数十人,且间间相通,室内基本生活设施齐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早已废弃的岩屋可是排上了大用场,不少难民曾进去避难,躲避敌机的轰炸,安全度过了那段战乱时期。一晃又过去了一个世纪,战火的硝烟早已消散在岁月的天空,这深幽莫测的洞口,也将这段历史永远尘封。
从广场的右边直下,跨过一座小桥,便是通往仙女洞的路了,仙女洞,这么好听的名字,当然会有个美丽的传说。
从前九子溪有个牧童,放牛时偶然发现山上有一个洞,而且,洞里的石桌上还摆放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牧童觉得很是好奇 ,每次放牛时就跑到那洞里去玩,奇怪的是,每次去都有可口的饭菜等着他,一开始他还以为是来洞里敬神拜佛的香客带的贡品,也没往心里去。有一天,他特意早早就赶着牛到了洞口附近,想看看究竟是什么人每次都这么虔诚带来祭品,可等到中午也未见有人来,他走进洞里一看,石桌上依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他的好奇心越发重了。第二天,他半夜就起床钻进了洞里,躲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观察,直到天快亮的时候,他实在忍不住想尿尿,便站在洞里的泉水边开始撒尿,正在这时,从山洞的深处盈盈走来一位衣袂飘飘的美丽女子,手里正用一个大盘子端着些热饭热菜,听见牧童发出的声响,一抬头发现了这个无礼的小牧童,吓得手中的盘子失手掉落,很快就逃进了洞的深处不见了人影,从此这位美丽的女子不见了踪影,石桌上再也见不到摆放的饭菜了。小牧童对自己的莽撞后悔不已,将这事告诉了当地村民,人们都啧啧称奇,便将这个石洞称为仙女洞。据说,现在去仙女洞,还能看到当初那位仙女摔碎的一些碗碟碎片。
仙女洞在九子溪东边一小山上,沿着山脚一条狭窄的山间小道往上走,一盏茶的时辰便到了,若继续往上爬5分钟,还可以看到40多年前修建的东干渠,古老沧桑,清清的流水依旧。仙女洞洞口不大,但进去却很深,因为此洞尚在开发中,洞里还未通电,行进必须靠自带的照明工具,景区工作人员为了游客安全着想,游客探洞一律不许进到洞内,期待中的仙气没有沾到,我们只好站在洞口,从它一阵阵扑来的凉风中,感受一下它的清幽和神秘。
在九子溪的彭家湾来一次激情漂流,应该是此行最惬意的事情了。当橘红色的漂流船在人们的尖叫声中冲向激流的那一刻,心里真有一种前面就是诗和远方的感觉。水势时而平缓,时而急促,平缓的时候,还可以腾出手来和对面船上的伙伴来一次水上激战,让快乐像流水一样奔涌,让笑声像溪水一样悦耳。水面落差大的时候,就什么也顾不得了,双手紧紧抓住漂流船边沿的安全带,闭上眼睛一阵尖叫,直到揪起来的心慢慢回归原位,浑身湿漉漉地睁开双眼,小船又安全行驶在相对平缓的水面上了。漂至中途,如果想歇歇脚,便可把漂流船停在清凉的树荫下,边歇息边欣赏对面岸上的歌舞表演。原来,漂流的过程中,游客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福利,那就是各种精彩纷呈的表演和走秀。且漂且乐,且行且歌,近两个小时的漂流,竟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只留下一路的尖叫和笑声还在耳边回荡。
九子溪,她即有田园风光的安静和秀美,也有鄂西水乡的野性和灵动,她就是《关雎》中那个美丽娴淑的女子,被雪藏两千年,依然容颜不改。此刻,她正在三峡水乡里盈盈起舞,翩如惊鸿。
|
点评 时间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