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深山百合 于 2019-10-10 10:29 编辑
生活新潮进行曲
作者 楚山鹰
走南闯北的老李,他是个有心人,善于观察事物,闲下无事,把自已亲眼目赌,亲耳所闻的社会生活点滴聚录于此,与大家分享分享,快活快活。
改革开放,冲破桎梏。人们从单调的生活走向多样性,人世间也变得花枝招展娇艳奇葩起来。
先看看衣着打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人们基本上是清一色,男人中山装,四个兜,风纪扣,整齐无比,女人年轻者学生服,年老者偏大件,也是庄重大方,可谓全国上下整齐划一。整个世界似乎一眼就能识别其性别是男是女,怎么也不会搞错人的性别身份。
那时的人们穿着讲究严实,女人是从不敢将肉体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衣服破了就得用针线缝一缝,连一连,或打上一个补钉,别让人们看见说,这个人邋遢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这家人家定是没有女人少了贤妻良母治家无方,让世人瞧他不起。
特别是出门会客办事更是精心打盼一番,衣裤鞋袜都要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十分的光艳方不丢这家人的脸面。平民百姓尚且如此,官宦大户人家可想而知。
自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闭锁的国门被打开,西方的意识形态及奇装异服的穿着很快为国人所接受,犹其是年轻人更是如鱼得水,纷纷效仿,似干柴遇烈火,大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
男人们穿衣变化较快,衣服开始穿上燕尾服、花红水绿,T血衫上绣上明星的头像,英文字母iloveyou等也装饰其间,裤子着上花格条纹,裤型什么喇叭裤、大腰裤、直筒裤之类。
女人们更是变化神速,将老祖宗的穿着革得一干二净,大有彻底决裂之态势。特别是年轻的女子更显得大气,将自已的身体穿出一种思想一种品格一种图案来。
到了热天,商家也十分精明,能洞察女人们的内心世界,衣服下料少而"精",衣服做的是短短的,紧紧的,将肚脐露出亮一条"跑道"来,前胸更是低至极点,让乳沟得以十足的显露出来,后背更是裸出二分之一,充分享受太阳的光辉,硬是让粉黛们雪白肤嫩之背晒出一颗颗珠宝来,为去粉刺豆厂家提供商机。
这裤子则更是一道风景,裤腰往下减几个厘米,让人穿上下蹲时股沟尽露,与大便处尽一帘之隔差不远矣,让屁股也透透新鲜空气,商家称之为"低腰裤"。
这年轻女性穿着这样的服装,嘿,别说真还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呢!这既节约了布料又显精神,有人给取了个名,叫"双沟大曲"。于是乎还把这个酒厂给穿出了名,一段时间它的酒特别好卖,这便是不出钱的广告呢。
你别说,穿上这样的服装,还真是蛮过瘾的,回头客可多着呢,老李亲眼目睹过。
一次老李去旅游,在一个景点就遇上过,一个年轻皮肤较白皙的姑娘,她穿着此样服装,因旅游鞋带散了,她便弯腰蹲下系鞋带,这"双沟大曲"发酵了,将双乳和屁股沟全露了出来,于是吸引了众多男士的眼球,此处立马成了一个"景点",可谓是"身段如此之娇,引无数男士竞折腰!"
人们尝到了甜头,做服装的商家更是体会到它的妙处,于是经过深思熟虑,要彻底背叛传统衣服的做法,便将做好的牛仔裤裤腿中间,或小腿或大腿或股后之间,经过特殊剪裁,形成大小不一的洞洞,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一条线形的等等,还要是撕拉成长短不一的条形、精精条条的。一条裤子少则两三个洞,多则八九个洞。有的不仅是"破",还要"破"出个特色来,象是两人打架被抓破一样翻块布头出来,有的象是做活被磨破了或林中荊棘挂破似的。
为这身打盼还闹出了个精典笑话,被网上君子们编成小戏段子配上音乐到处传播,成为一个个微信群的佳料相互传阅。说的是有两个年轻的女公务员,响应党的号召,到乡下农村去精准扶贫,这是一偏远山区,村民平时与外面世界接触少。二人到了一户农家,给一位老太太送钱,这两个年轻的姑娘就是穿的"破"了的牛仔超短裤,大胯上方破了两个大洞,连屁股下方的臀部雪白的胴体也部分裸露显现出来,裤的"布须子"往下掉着,精精绊绊的。
老太太拄着一根拐棍,精神矍铄,面带微笑,眼神挺好,一看十分心疼,拉着姑娘的手,一边摆头一边说:"姑娘们,谢谢你们,这钱我不能收,你看你们都穷成啥样,还给钱我,我老太婆怎么好意思收呢?你们还是用这钱买一条好裤子穿吧,年轻人要穿漂亮些,别让人家笑话,咱们国家现在富强了,你们还穿这么破烂,不是给咱祖国丢脸吗?"直搞得两个姑娘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哭笑不得,十分的尴尬。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角。
现代生活不光是穿戴的变化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变幻无穷,然而人们在饮食的吃喝上也是发生着重大改变,老李也是仔细观察了一番,也做了些跟踪调查:
五0六0时代出生的人们,大家都知道,那时能吃上一顿饱饭,吃上几口白面馒头就是很奢侈的,那是何等的高傲,是了不得的,老李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因此那一代人们从不浪费粮食,有时甚至节约到掉到地上一粒粮食都要捡起来送入口中,这是因为他(她)们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饿过肚皮而不忘的缘故。还有老人们留下的咒符:浪费粮食是要遭雷劈的。故不敢随意浪费。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粮食及其它经济作物日益增多,社会财富也多了起来。人们的消费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且看舌尖上的人们是怎样的变化着:
在八十年代之前,人们都是吃肉要吃最肥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农民养猪够留过半,也就是一家农户养两头猪,交一头给国家,自已方能留下一头自己吃。因此一年上头很少吃肉,吃皇粮的人们(国家干部之类)每月半斤肉票,每月吃肉这顿饭便称之打"牙祭",不知让好多人为之流口水,羡慕死了。
正因如此,能吃上一顿肉就让人有过年般高兴,吃肉时人们专挑肥肉吃,油荤大,胃的记忆时间长。在食品屠宰场买肉的人们也是要求杀猪佬给选一块肥肉,不要瘦肉,于是便诞生了一个新词"挑精拈肥"。有时要买一块好肥肉,央求人家可谓说尽好话低三下四将人格尊严尽抛脑后,那种求人割肉滋味现代年轻人是无法体会到的,你若在他们跟前讲出来,他们便会哈哈大笑或嗤之以鼻,认为是你无用无能还好意思在他们面前诉说,你便成了《水浒传》中的吴用(无用 )军师了。
现在人们吃肉是专买瘦肉型的,还说别吃多了让身体胖了有失漂亮,这瘦肉和肥肉本是一母所生,是一对孪生兄弟,现代人这样一吃则把它们的身份吃出了个三六九等,价钱也自然一高一低。
说到吃肉,离不了谈猪。这猪的喂养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人真聪明,利用高科技,将猪饲料通过化学生物技术一加工配料,生产出了人工激素饲料,让猪特别爱吃,这猪也真是头蠢货,傻得不能再傻,明知道吃了它三四个月便出栏,较以前吃青饲料及粮食要少七八个月生长期,也就是要少活大半年,但它们照吃不误,仍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便倒头就睡尽快长出肉来。
于是就出现了肉猪与土猪之分。这土猪则是乡下人自养的,专吃青饲料和粮食,一般生长期在一年左右,长得慢,肉油较多在锅中爆炒油多不占锅,肉质嫩,吃着香。
肉猪则是母猪下崽后快满月时就给它激素饲料吃,让它吃了睡醒了吃,不到三四个月就长成一堆肉,故为肉猪。这肉猪长得快,肉的水分大,放到锅中爆炒就滋滋的响,且肉质散没有油,很粘锅,吃在嘴中木叽啦叽的无味,更谈不上香。
因而,条件好的有钱人们则多出点钱,或到乡下或山区边远地方去购买土猪肉,那些没条件的或经济不宽裕的城镇居民百姓只能吃这肉猪肉啦。
不仅是猪肉有土猪与肉猪之分,就是牛羊鸡鸭之类也是如此,什么土牛肉、土羊肉、土鸡肉、土鸭肉、土鸡蛋等等应运而生。后来发展到野生与家养之分,如野猪野鸡野鱼野泥鳅等,可谓名类众多,举不胜举。
除了肉鱼类,蔬菜类也是如此,有农家菜(没有使用化肥农药的)与大棚菜(人工种植,违背自然生长规律,使用化肥农药的)之区分,有"农家饭"与"宾馆饭"之分。
更有甚者,一些见钱眼开之商家,把科学家们发明的技术用到极至,造出了"地沟油"、甲醛"薰腊肉"等鱼肉类,这少数乡镇杀猪佬则就地取材,杀猪牛之前将水管插入其喉咙给其注水,名曰"洗肉",宰杀后的肉份量重,名曰"注水肉",坑害消费者不说,只可怜牲畜死时还遭如此之罪实属冤枉,也不知这丧失良心之人是否老时会得到良心的鞭苔或受到上苍的惩罚。
仅在吃上就花样众多,现在是贫富倒了过来,富人餐桌上出现了野菜之类,如苦菜花、桑叶尖、地米菜、野辣菜等,都是山坡地头上长出的野菜,原来猪吃的野菜叫不上名来的现在也成了桌席上的美味佳肴,上得了席面,人们吃得是十分开心十分顺心,认为吃得健康吃得新鲜,似乎有"重走红军长征路,品味草地野菜汤"之不忘初心之气慨。还有就是怕大鱼大肉吃出肥胖吃出高血脂吃出冠心病 。
然则贫者或体力劳动者,鱼肉禽蛋大荤大肉,仿佛是为他们准备的,只有他们才能解渴,才能满足人体之需,他们就是吃了也不会得肥胖症。只可惜少了孔方兄(人民币)之辅助。
这经济发展了,物流也畅通了。人们想要什么可足不出户便能得到,就连吃饭也能随心所欲,一个微信一个电话便可搞定。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均能采买到,骑着摩托车,穿着黄马褂的美团外卖的身影穿梭于街头巷尾,乘梯于高楼大夏。"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物流景观在当下已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夏天有冰棍,冬天有西瓜,一年四季什么都有。可谓人们己是过上了过去皇帝们的生活了。
看着这社会生活变化之快,让人有些跟不上形势,老李就这样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圈内,掩没在五颜六色变幻万千的纷繁世界里,有一首歌歌名叫《雾里看花》,歌词中有两句大概是这样说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老李怎觉得自己永远赶不上这一日千里的生活节奏,是悲焉?喜焉?他无从得知。
老李生活了大半辈子,走南闯北几十年,到如今也找不出个合适的答案来,只是将上述生活的些许片断放映出来录于纸上,留给人们去思考、去评说。 |
点评 时间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