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家门的老人
一扇大门半开着,一位近百岁的银发老人端坐在门前,眼睛专注的凝视门外,身旁椅子上放着茶杯、拐杖、香烟。许久,老人端起茶杯抿一口茶,再许久,老人点燃一支香烟,任自己的脸庞模糊在香烟的烟雾里……..
这不是画面,而是一个真实的场面。画面上的老人叫李长珍,出生于1916年,今年整整98岁了,祖籍是宜昌人,1956年随在食品公司工作的老伴儿来到远安县洋坪镇,这一来就没有再回到宜昌了,算起来已在洋坪这个小镇上生活了整整快60年了。常说,女人嫁鸡随鸡嫁狗就得随狗。老人也没有逃过女人的这一宿命,繁华的娘家宜昌在老人的心中已是一片陌生而遥远的土地。其实老人也不是这家主人的原配,李长珍和老伴儿是半路组合的家庭,她来到这个家时,一双儿女才上小学,她一进门就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如今,老伴儿多年前先她而去,女儿已是60多岁的奶奶了,儿子和媳妇先后离世,留下了三个已成年的孙子,孙女就嫁在附近,两个孙子还未成家,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就剩下老太太一个人坚守着这个家了。
老人一生没有生育儿女,这个家就是她的全部,据说老太太生性比较刚烈,在这个家有着至高的威信。这一点可以想象,孙子能把这么大的一栋房屋交给近百岁的老太太看管,没有一定的威严是不行的。快一百岁了老人身体还很硬郎,每天早上准时把大门打开,然后就一直坐镇在门口,任何人要想进这个家门必须要经过她这个岗哨的严格盘查。她所住的位置是距洋坪镇镇中心约一公里路程的洋坪村四组,而女儿就住在镇中心,女儿每天晚上来陪她过夜,早上给她弄了早饭就回到自己的家,午饭烧好了给她送过来,晚餐女儿晚上回来煮给她吃,不想吃饭时就带些零食对付一餐,日子倒也安宁自在。
我们走到她家门口,老人正坐在半开的大门前,整个身子把半个大门堵了一大半,看见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她用警觉眼神看着我们,丝毫也没有让开的意思,俨然就是一称职哨兵的派头,我们详细说明了来意,老人也没有让我们进去的意思。幸好旁边是她孙女的婆家,孙女不在家,孙女的公公在家,看见这个窘局,忙走过来,在老人耳边说了几句,并把老人的位子朝旁边挪了挪,打开了整扇大门,我们一行人才进到屋内,房子似乎修建时间不长,还很簇新,除了卫生收拾不太好,其他条件都算好。询问了许久,老人才慢慢放下戒备心理打开了话匣子,老人话不多,但声音中透着一种威严,依山老师看见她抽烟,忙拿出自己的香烟递给她,老人推让了好久才接下,看见我们给她带的礼物,她也是连声拒绝,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个98岁的老人有自己做人的矜持和尺度,面对我们的摄像头也丝毫没有流露出一点不安和局促。一看就知道不是小地方出生的人,话语里还有浓厚的宜昌口音。
她孙女的公公对我们说,别看老人年事已高,心里可明白了,每一个路过她家门口的人她都会警觉的注视着,认识的人也要问个清楚才算放过,陌生的人要想随便过关才不是这么简单,家里的物品都被她看守得好好的,孙子外出,她很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她不看电视,不串门,不外出,每天就是坐在家门前驻守这个她和孙子们共同的家。
告别老人,我们又去镇上探访了老人的女儿,对于和继母相处的如何,女儿没有多谈,只说老人对几个孙子很亲,和她的关系似乎疏远一些,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毕竟不是亲生的,谈起对老人的照顾,她女儿说的很诚恳,照顾老人是我们这些儿女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会老的。话语不多,我们还是看见了这个不是老人亲生的女儿身上原本的善良。
老人一生可谓是坎坷多难,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老伴儿早年离她而去,儿子媳妇也走了,唯留下了几个孙子和老人相依为命,迫于生计,孙子又只得抛下百岁奶奶外出打工,老人之所以还能如此高寿,除了自己的坚强豁达,应该还有一个信念支撑着她:那就是多活几年,替她的儿孙看好这个家门,守好这个家!
点评 时间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