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论坛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楼主: 依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远安地名故事二百篇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1-1 21:32: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依山为远安的文化做了不少好事。
12#
发表于 2017-1-1 22:06: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联通
帮助大家了解沿革渊源,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 07:56: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依山 于 2017-1-2 07:59 编辑

花  林  寺
      花林寺得名于猫鼠山。猫、鼠二山位于太平山东麓的花林寺村原八组,因这里有一大片花栎树,原名花栎树包。
      相传有一日,荆沙一和尚路过此地,他细观山势,发现这山包饱满雄壮,山包以西藏有一只肥胖的老鼠,曰为鼠山。而鼠山之东,又卧一只猫,曰为猫山,乃猫逐鼠焉。俗言云:“牛有夜肥之草,仓有鼠耗之粮”,故曰好地。
      大清光绪年间,荆沙的刘斋公在这山包上建一中等寺庙,竣工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全庙雕刻壁画精细雅观。寺庙大门上方用烧制陶瓷嵌成“花林寺”三个大字,闪光耀眼。
      1958年因建花林粮管所占用此地,对鼠山不断开挖,寺庙毁之无迹,山形全非。民国时期在这里设立伪乡政府,建国后历届乡镇级行政机构均以花林寺为名。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 08:0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依山 于 2017-1-2 08:03 编辑

      龙潭河位于花林寺村一组,是太平山下的一条溪流,三面环山,中间一条峡谷,龙潭就在峡谷底端的一个山洞里。
      龙潭河原名龙洞河,因山洞长年有泉水外溢,传说一次发大水时,洞中跃出一条蛟龙顺河而去,故名龙洞河,1984年前后演变为龙潭河。
      龙潭河全长11千米,流域面积48平方千米,流经木瓜铺村焦家畈、桃李村游家畈,在游家畈入沮河。龙潭的口面不大,看上去不过二三十平方米,但绿荫荫的,好像很深很深。水长年不断的往外流,既清澈又很凉。从前龙潭里有很多鱼,有时又突然发大水,听老人讲,一次龙潭里陡涨水陡跌水,当地农户捡的鱼用帘子晒,其中一位小伙子捡到一个乌龟,龟背上刻着“四川”两个字,至今人们都说龙潭河的水是从四川流过来的。当然,这只是联想,没有人去考究,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只有水没有鱼了。
      农业学大寨时,临近的花林寺村和木瓜铺村集中劳力,在龙潭口筑了堤坝,修了南北引水渠,灌溉农田上千亩。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营红峰机械厂在花林寺村建厂,水就是从这个龙潭里架设管道取用的。现在花林寺集镇及周边村1000多户居民都是饮用的龙潭的水。
      由于龙潭河三面环山,自然风景好,加之是石灰岩山,自然形成了一些溶洞。最大的一个溶洞于1986年发现,溶洞面积1600多平方米,洞内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有哗哗流水的地下河,真算得上是一个丰姿多彩的奇岩怪石博物馆。上世纪九十年代,溶洞开发后对外开放,当代文学家王蒙为景区题名:“太清洞”,全国道教名宿、北京白云观老道长闵智亭为太清洞题名“洞天福地”。
      现龙潭河风景区已纳入百里荒风景区,正在按5A级景区提档升级。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 08:0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依山 于 2017-1-2 08:02 编辑

      观音洞位于花林寺村四组的太平山山腰300米处。旧县志云:“观音洞在县西十五里,石壁耸峙,颇称奇胜。邑有旱灾,取水求雨,最为灵异。”
      传说那年的十月,鸣凤山一道人在给一个敬香人算命时,见他年青力壮没去充军,问了生辰八字,数了几下指头说到:你近期有灾难,年青人急着问:那还能有解吗?道人说:要避灾难你只有出门躲他个七七四十九天,等到了寒冬就没事了。原来那个年青人看到到处抓壮丁抓的凶,他舍不得离开新娘和父母,才上鸣凤山烧香许愿的,听道人这么一说,他随即自言自语道:我只有到山洞里去躲去,道人听到后问他:哪里有山洞能住人?年青人说:离我家不远处有一座大山,半山腰里有一个洞,洞里面有几分田的场子,道人听后好惊喜,立马下山和年青人来到山洞,一看果真不错,洞深三四十米,洞口宽三米有余,洞中最宽处有近十米,洞上方参差不齐的钟乳倒垂,洞深处有一地下河,水从洞口下方流出。站到洞门口朝前看,视野很开阔,一座座山丘尽收眼底,向北望去,距鸣凤山不过四五里路,他对年青人说:你就在这里待着,过几天我们来给你做伴。
      第四天,道人带来一帮人,开始在洞内敲打起来,他们钻制了石船和莲花台,雕刻了观音娘娘,还钻制了香炉、石桌、石凳。完工正是农历冬至,道长对年青人说:你七七四十九天已满,可以回家了,年青人在观音娘娘面前磕了三个响头,告别了道人,笑着出了洞。因为此洞供有观音娘娘,道人们一合计,便取名为观音洞。
时年二月,他们见洞口有一平埫,于是就在平埫里建起了寺庙,寺庙雕梁画栋,姿态优美,精巧非凡。从那时起远近香客上鸣凤山必先到观音洞给观音娘娘烧香磕头,求得观音娘娘保佑。靠寺庙枣林中有一巨大石屏,上面刻有清代文人所题“藏云印月”四个雄浑有力的篆体大字。
      民国时期,香客不断,香烟缭绕。建国后在破除迷信时,观音洞菩萨两次被砸,庙被拆去烧了窖 ,观音娘娘及香炉被砸,最后的一个道长张礼高也改做瓦工了。现独存清泉如一条银带从洞口飞泻而下,宛如飞珠溅玉,每到发水季节,则会在洞口形成一道水帘瀑布,从山腰一直掛到山脚,如同唐朝诗人李白所写“飞流之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1993年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洞有许多古诗,在此摘录一首清朝嘉庆年间远安知县詹应甲的五律:
      《观音洞》
      路到云根断,龛从树杪悬。
      潮音深入洞,石气远浮天。
      佛壁疑无土,僧厨不断烟。
      我来求法雨,一勺饮龙泉。

16#
发表于 2017-1-2 08:34: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电信
睢鸠,就是现在(小时侯随处可见)很少见的雄性野睢。(我们叫她野鸡)非常美丽好着。身披七彩羽裳,尾巴近七八十公分开外,戏台上常见的头翅。多在河边芭芒丛中式小權木林中活动。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7-1-3 21:43 我也以为是秧鸡子,吕老师说的是不是雉鸡,尾巴好长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 08:45 有人研究后说:雎鸠是秧鸡子  详情 回复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 08:45: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电信
老元宝 发表于 2017-1-2 08:34
睢鸠,就是现在(小时侯随处可见)很少见的雄性野睢。(我们叫她野鸡)非常美丽好着。身披七彩羽裳,尾巴近 ...

有人研究后说:雎鸠是秧鸡子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 08:49: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电信
卫  家  岗
      卫家岗从前称作桅子岗,桅子岗位于花林寺镇卫家岗村二组。
      相传,在桅子岗的岗南姜家湾出了一天官,岗北蔡家湾出了一尚书,天官和尚书两人关系甚好,你来我往,每天都要相见一面。
      直到二人耄耋之年,不便往来,于是,二人便商议在岗中竖一桅子,两人在想念之时,便出门望一望桅子就如同见面。从此,这里称桅子岗(该桅子在建国初期还存在)。古往今来,这里便演变成为卫家岗。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 08:51: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依山 于 2017-1-2 08:53 编辑

断  头  山
      断头山位于卫家岗桥顺河而下约300米处,其山脉发源于百里荒,由西向东直达卫家岗干沟河后突调头向南,山头落于三孔胡家冲。
      相传在很早以前,干沟河水系是由三孔畈流经胡家冲出口与麻羊河会合后注入沮河。而在这山背后即现在的马家湾有一清泉寺,因寺旁有一清泉而得名,一年四季,清泉顺沟而下,灌溉着这里四十八大丘农田,即现在的陈家河。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都靠这独天得厚的条件,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一日,在茅山学艺成功的道长张法官,云游此地,走到一庄户人家,见一大娘,便向这位大娘讨一杯水喝,而大娘指着门口的清泉说:“请到门口沟里去喝,我们都是喝的这个水”。张法官说、:“大娘请给一杯热水我喝后,我保证你们这里风调雨顺”。大娘确不知道眼前这位人物是一个具有法力的茅山道长,便哈哈大笑说:“我们这里可以吊起石滚吃三年,还用得着你来保证”。大娘的话激怒了这位道长,道长随即离去。
      次日,这道长便捉来穿山甲,在卫家岗辛家店设坛布法。只见他一手拿令牌,一手持法剑,口中念念有词,忽见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至,干沟河上游洪水猛涨,倾泻而下,直逼断头山红沙岩处,张法官用令牌急逼穿山甲,连钻七天七夜,终于将这山钻破了一个大缺口,洪水顺缺口汹涌而下,将居住在这里的农户和四十八大丘农田冲毁而形成百米来宽的河道,从此干沟河改道陈家河。由于洪水将山首与身子钻断,故名断头山。日今的断头山两侧却留下痕迹,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难道是天公作孽,给世人展现这神奇的传说,留给后人去思索吧!
20#
发表于 2017-1-2 09:53: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电信
你说的是母睢,形象丑陋,动物类跟人倒了个个。小时候夜晚特别是凌晨,那“啾啾”的叫声委蜿清高,直冲云霄。是野鸡无疑。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7-1-2 09:55 这雷电故事我写了十五有余,断头山是其中之一,内容相同。  详情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设为首页

广告热线:13339794535举报电话:0717-3819486法律顾问:沮城律师事务所 刘亚杰 律师

备案信息:ICP14000855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鄂公网安备 420525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