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论坛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楼主: 沮水愚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在远安》我来到绑扎班等3篇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20:49: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作者简历】
      汤秀文:女,1969年12月参加工作,曾历任国家建委六局一公司油工、测量技师、预算员。2001年退休。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20:55: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篇三:                                                              质朴的远安人
                                                                                       作者:高学敏

        生活里的很多记忆,像是旅途中一个个车站,而我们本人,就像乘着一列向前奔驰的列车。每当回头望,那些车站都永远离我们而去,越来越远。所有的欢乐与悲痛、沉寂与激情,甚至成功与失败,都留在那些车站里,渐渐地变得模糊了。但是,总有一些记忆,却永远是那么清晰。下面要说的,就是一个虽已久远,却总也不能忘记的事。
        1970年下半年,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三线建设好”的指示,我们这支曾转战大庆油田、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筑队伍,从辽宁葫芦岛开赴鄂西山区的远安县,参加国防三线066工程的大会战。那年我十七周岁。由于当时条件艰苦,我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鲜血。放下这些不提,只说我们初到生地,远安人民的质朴醇厚,热情无私的好品德,给我留下了抹不掉的记忆。在这里只讲两件事。
        刚到远安时,我们四营、五营、公司机关的“宿舍”,就是沮河大桥桥洞和在河床上搭的席棚子,深秋以后相当寒冷。由于远安当地没有砖,而刚来的车辆正忙于抢运工程设备工具等,没有时间去外地拉砖建宿舍。桥洞和席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领导上把目光投向了当地比较普遍的民居——干打垒房,那土墙瓦顶的平房,虽外形简陋,毕竟可以遮风避雨啊。
        我们一开始信心满满:咱们堂堂建筑公司,走南闯北,人才济济,仿造着盖个这样的小平房算得了个什么?实际一操作,才知道建这种房看似简单,实际却暗藏奥妙,光是用黏土打墙,我们就屡试屡败,铩羽而归。苦于无奈,只能放下架子,拜师学艺,向当地政府求援。
         当时我营驻地临近花林公社汪家大队,大队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而且还说:“你们那么老远来我们这里搞三线建设,没得屋住,我们过意不去哟,怕么事嘛,我们帮助你们建唦!”随后,马上派出十来位造屋经验丰富的乡亲,携带工具模板来到现场。
         我营的职工顿时士气大振,喜笑颜开,与乡亲们热烈握手,彼此亲切问候,乡亲们一面向我们这些职工传授经验技能,一面亲自操作,大显身手,现场气氛友好,施工进度日增。职工们在老乡亲言传身教下,由生转熟,渐入佳境。
        没多久,向树坡的山头上,矗立起十几栋崭新的房屋,我们再也不用为过冬发愁了!在大家的欣喜之中,乡亲们与我们依依惜别,这些出大力、流大汗、立大功的乡亲们,居然不要任何报酬!他们还说:“我们帮你们造屋,也是给三线建设出力了么!”职工们个个特别感动,心里暖暖的,都觉得远安人民太好了,太热情、太朴实了!这在现代版叫工农共建,那个年代,我们称之为革命友谊,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远安人民与外来的建设者同心同德,无私奉献,共同铸起一座座国防工程,这是多么崇高的革命精神,多么感人的高尚情怀!
        还有一件事。是在一九七一年的秋冬季节,我们三个人开着两台车进山去盘龙煤矿拉煤,早晨不到六点我们就出发了,到那儿一看,还有比我们早到的,前面有十几台车了,等吧。那时因066工程上马,拉煤的车特别多,我们有时拉一车煤回去都到晚上了,中午饭跟晚饭合并,这是常事。终于等到我们装完车,已经快到中午1点了,我们挑头往回走,我的车在后面。
        还没到茅坪,前车停了,赶上了堵车。见路边有户人家,我的助手XX说,我现在饿得心慌,咱们去那老乡家找点吃的吧。我一想:是啊,早晨都没吃饭,这都下午1点多了,人的体能总是有限的。就下了车,边走边对助手说:“这家老乡不知能不能接待们,试试吧,不行咱也别急,前面茅坪有商店,总能买点饼干什么的”。
        这老乡家里,老少三辈儿仨人在家,我们说明了来意,他们听了后,用浓重的乡音说:“哦,吃饭没得问题,你们先坐一哈儿”。还给我们泡了一壶当地大叶茶,我们坐在竹凳上休息,喝茶。那个小孩儿守在汽车旁,想摸又不敢摸,我见状走过去,抱他站在脚踏板上,又把他抱进驾驶室里,他一开始缩手缩脚,非常拘束,我陪他坐在里面,一会儿就和他熟了,孩子大胆地摸摸这、摸摸那,我让他按方向盘上的按钮,喇叭响了,他吓了一跳,我说“没得事”,他后来就按起来没完了。
        不一会儿,饭做好了:两个炒青菜,几个小咸菜,还有一盘炒腊肉。对于那时候农村的生活水平,可实在是够丰盛的呀!吃饭时,他问起我们的情况,出于066工程保密性,我们只跟他简单的说我们是来搞建设的。他们说:现在路上的汽车蛮多呀,以前有时一天都过不了一辆车。
        吃过饭,问要多少钱?他们说“吃顿饭还要么子钱,算哒!”怎么说也不要,最后我们硬给留下了两元钱二斤粮票。两位老乡反倒不好意思,朴实的表情就像欠了我们什么似的。他们说:“你们都是是远方来客,路过这里吃顿饭,不应该要钱的。你们以后路过这里,累了就停下来歇息,喝点水,吃点儿东西,没得事!”
        我顿时又一次被远安人感动!不是说吃人家东西受感动,是他们的热情好客,无私助人,是他们那种古朴的精神境界实实在在感动了我。回想远安人朴实无华的情神,正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如果这种精神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蔚然成风,那么,真正的和谐社会就得以实现了。
        人生列车还在奔驰。我回首后顾:阳光之下,珍贵、淳朴的亲情留在每一个车站里,或许,也有许多美好的记忆会在路上渐渐淡忘,但远安人的质朴醇厚、热情无私的精神我们不会忘记,因为,她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美好的品德,她将永远留在我的心灵深处,也将留在前方的路上!
        我爱你——远安人!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7-5-15 11:11 现在的远安人依然很质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08:15 美好的记忆!  详情 回复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21:00: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作者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21:03: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作者(右)与王忠义师傅、金吉学同学合影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21:07: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作者与陈宝生师傅在远安合影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21:10: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作者与陈宝生师傅合影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21:11: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作者简历】
     高学敏:1970年1月入厂,到六局一公司四营十连当汽车司机;1979年——1985年,到第一工程处当汽车司机;1985年2003年,调天津石化公司聚酯部,任汽车队长。

18#
发表于 2017-5-14 21:57: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四十余年,还记得那么清晰,写得那么感人,可想而知,那段岁月该是多么刻骨铭心。
19#
发表于 2017-5-14 22:04: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热血沸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7-5-14 22:42: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电信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7-5-14 22:58 编辑

又一次感动中。万山厂调车帮助北门村九子溪运公粮,黄河牌大卡车,是从现在漂流的河滩上用推土机开路的,我们一帮小孩儿背着书包跟在汽车后面高兴地奔跑着。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7-5-15 07:50 记忆犹新啊。  详情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设为首页

广告热线:13339794535举报电话:0717-3819486法律顾问:沮城律师事务所 刘亚杰 律师

备案信息:ICP14000855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鄂公网安备 420525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