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依山 于 2017-1-3 13:59 编辑
郁兴塔 郁兴塔,一作裕兴塔,旧时写作“鬱興寶塔”,位于鸣凤镇城南2.5千米双利村塔岗之巅。 据清·同治五年《远安县志》记载:郁兴塔由邑候祝孝凭倡建于公元1818—1819年(毁于1909—1911年)。由于远安县在清朝期间科考进士为空白,历任县令都着急,于是祝县令兴建此塔,以提振远安文风。相传祝县令修建裕兴塔的目的是为了:“助文风”、“擢高科”、“登显仕”。郁兴,犹勃兴,古人有“浓云郁兴,须臾蔽空”,祝县令就是期望远安要“蓬勃兴起,飞速发展”。可见,修建此塔时古人对远安该是寄托了多么美好的期盼啊! 在远安人民的记忆中,郁兴塔是富有灵性的。郁兴塔修起之后出现了三个奇异之处。一是塔尖之影,到某时刻正好落在县城西湖之中,如笔蘸墨,预示文运昌盛。二是东方日出,塔影倒映沮河,如虹饮池,正好横锁沮水,以关一邑灵气,预示远安财源茂盛。三是塔位于远安县城南五里的塔岗之上,西临沮河,与鸣凤山遥遥相对,此塔修成之后,鸣凤山如得神助,香火日见旺盛,这又兼济外方。可谓一塔三益,是巧合还是天意?在民间,善良的人们更是赋予它祛灾镇邪、固本正源、保境安民的良好寓意。 到了清朝末年,有个姓代的人来远安做县令,到任不久,代县令就做了一个梦,梦见沮河里有十三船的乌纱帽装运到远安来了,代县令认为这地方很奇怪,于是自学阴阳,终于看破了郁兴塔的“奥妙”。 原来,那塔影横锁沮水是“五龙混江”,预示远安有许多“草王”;那西湖倒映是砚台,塔影是一支笔,表示远安的笔杆子十分厉害,要告倒一个官员轻而易举;十三船乌纱帽预示远安人材济济,势不可挡。据此,代县令认定郁兴塔非拆不可,否则自己的县令坐不稳,影响自己的官运仕途。公元1909年,代县令下令百姓们将郁兴塔拆除了,用拆除的塔砖建了县城街道和城墙。 郁兴塔这座充满灵气饱含远安人民期盼的宝塔,可谓阅尽人间春色,历经岁月风雨,饱览世事沧桑!塔虽毁而名犹存,仅存的塔基遗址,不禁令人深切追忆。
|
点评 时间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