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鸣凤山里人 于 2016-3-13 18:52 编辑
找了好半天,忘记了是在哪个帖中,也忘记了是谁写的这棵白果树。最后终于找到,没想到当时是我写的。
古树寻访:柏家村古白果树
龙泉方向,我们寻访的第一站是柏家村的一棵600多年的古白果树。 查阅《远安县地名志》,了解到柏家村因驻地柏家埫有一棵大白果树而得名。 我们一行驱车沿安石公路(安鹿-石桥坪)前行至龙泉村小集镇,车子左拐,沿一条村级水泥路顺山而上,走大约六、七里路程,就到了柏家村村委会所在地,那里地势相对平坦,人户相对较多。大白果树就矗立在水泥路旁的几户人家的房屋旁边。 快到目的地的时候,远远地望见那棵白果树,高高大大的。与一周前看到的金桥村那棵“满树尽戴黄金甲”的银杏树相比,树上金黄色的叶子已经所剩无几了。这真是“秋风扫落叶”、“一场秋雨一场寒”啊!走近白果树,我们看到,一片金黄铺满树下的小路、空地以及屋旁的阳沟,连房屋的瓦片上也被装点成黑、黄相间的一幅画,煞是好看!走到白果树下,看到树干粗壮、挺拔向上、直插云霄,树上的支干分成几层向四面斜伸上去,整个树冠显得很匀称。 当地一位55岁的叫黄启贵的汉子指着树上第三层支干处的几丛绿叶让我们看,我们中有人很快就看到了,眼神差的眯着眼睛半天望不见,有的只好借助手中的照相机来看,最终也还是看到了。黄启贵告诉我们:那是寄生,一种生长在其他树的支干上的植物,靠吸取树的支干里的养分而生存。寄生是一种中药,较为名贵的是桑寄生(寄生在桑树上),它具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一行人中,有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寄生这种植物,听后啧啧称奇。 黄启贵接着手指白果树下小路左边的一块田,告诉我们:白果树已经有600多年了,原本是一对白果树的,另一棵就在路左边这块田里。一行人中有人问:那边一棵为什么不在了?黄启贵说:这里头曾经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黄启贵一边手指小路上方的一些梯田及另几棵古树,一边给我们介绍:相传600多年前,柏家埫这儿有一位姓黄的富户,育有两个儿子,都十分聪明。两个儿子长大了,一个做了相公(有学问的读书人),一个做了星爷(精通八卦、相术、风水等的人)。儿子们长大后,黄家富户将家产、田地一分为二,分给两个儿子。他在儿子们的田头相距一丈多并排栽下两棵白果树,中间留出一条路,意在让两个儿子齐头并进、勇往直前。黄家富户死后,做星爷的儿子抓住父亲遗书及田契上写的“以白果树为界……”、但没有注明以哪棵白果树为界的字眼上的漏洞,心里打起了算盘:若以兄弟那棵白果树为界,这一路向山粱上延伸上去,自己的田地要多出二、三十亩呢!于是,星爷在家族中到处散布说:村头埫下一处豁口有碍风水,需要取土将豁口填上。族人们便在星爷指使下砍倒了星爷田头的那棵白果树,并就地取土填豁口。过了些年,星爷拿出父亲遗书及田契,与相公兄弟重新论起地界。相公兄弟也不是好惹的!兄弟地界官司打到衙门。相公兄弟凭借众多族人的“人证”及自己能言善辩,最终赢了官司。星爷输掉官司,在族人及四邻八乡的口碑也一落千丈,不久便郁闷而死。 这正是: 心术不正砍大树,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间正道是沧桑,奈何星爷没记住?
|
点评 时间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