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论坛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查看: 82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略说《国家公敌》艺术手法与读者情感的碰撞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0-8-8 11:0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国家公敌》是一部历史长卷,客观地再现史实,简笔勾勒民国初期多舛的民族命运;
《国家公敌》是一首忧戚之乐,透析汉奸的蜕变历程,浅呤低唱出末代士子的悲歌;
《国家公敌》 也是一帧精美的画轴,浓淡虚实恰到好处,疏密轻重巧有安排,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更是如那淡笔点染的梅花花蕊,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流光溢彩。
然而,在这部作品中,时时感受到作者艺术手法与读者情感的矛盾与统一:作者不张扬,不呐喊,在看似平淡的描写中,却让读者感到有力透纸背的力量在疾呼,在奔走。
一、 写爱情,轻描漫写却感天泣地;
我们看方君瑛的情窦初开:方君瑛一时芳心大乱,卟卟直跳,白晰的脸也飞上了两朵红晕,忙抽出自己的手
作者惜墨如金,一个“跳”字,写出了方对汪埋藏已久的好感,也写了情感爆发的慌乱;一个“抽”字,写出了爱情产生时的娇羞,也未尝不包含着对汪的期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方君瑛以典型的“以退为进”的方式回应着爱情。
我们看汪精卫的初恋:这么几句平淡的话,竟让汪兆铭如释重负,心情激动。他不仅解除了不安的心情,还找到了一个知音!于是觉得有很多话要对这个表面文静,内心却很有主见的女子讲:“七姑——”
  然而方君瑛却已麻利地拾掇好房子,要转身离去:
“兆铭兄,罢课的同学们还在等你。”说罢,端着盘杯,轻步移动,低垂着眼出门而去。正准备一吐衷肠的汪兆铭只好嘎然而止,望着这位让自己的心仪的女子走出门去。
  谁说男人的爱情产生于眼睛?汪精卫的爱情来自心上,“如重如释重负,心情激动,”“知音”千古难寻,钟子期遇伯牙因为琴音;精卫之遇君瑛,是因为心灵的契和。作者塑造了这样一个“轻步移动,眼睑低垂”却又申明大义秀外慧中的美女形象,只是廖廖数笔;一场旷世情缘,一段痴绝人寰的佳话,就这样漫不经心的开了头,没有暗示,没有渲染,让读者也沉浸在这杨柳依依的美好氛围中。
这段爱情只有甘露般的渗透,没有风暴,没有高潮。陈璧君来了,方只是暗暗的较量,然后是轻轻的放手,接着是默默的忍受,最后是憾憾的离去。作者对方君瑛的笔墨越来越少,读者对方的感受却越来越深,直至方谢世时汪精卫的一声哀哭,读者也忍不住长歌当哭,才明白,方对汪的爱情至死不渝,方默默地为汪付出了一生而从没有索求过什么。这个爱情故事在读者心上刻上了一个刀痕。
爱情不是文章的主线,作者并不成心让爱情在这部小说中掀起评论的浪花,但作者越是轻描,给读者的感受却越重,就像以城市为主体的风景画,背景上似有若无的几丝云彩却勾住了看客的眼睛。
二、 写人性,粗线勾勒却深入骨髓;
少小立志。那站在梅花旁边思考的少年,所思之事无非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完成父母的夙愿,成就自己的科举人生。这是科举制度下所有读书人的大志,汪精卫只是所有读书人中的一个并不典型的代表。只不过他没有落榜却遭遇科举将废,那个麻着蓝围裙的教书先生啊,你的命不是一般的惨 !被打击得一病不起,以至错过了首批留日的机会,这个可怜的穷人该有多少痛要诉!作者“神情忧郁,寝食几废”简洁语言让读者也为这个苦读勤学的书生叫屈。
也曾爱国。留日后,他开始接受民主政治,植入西方民主共和理念。他开始崇拜西乡隆胜,开始自省到思想的狭隘,心也开始沉重。后来认识孙中山,接受三民主义,他为革命与家庭决裂,在同盟会中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做出了惊天动地的行剌事件,成为替孙中山写遗嘱的人,最终登上政治舞台。汪精卫的拳拳报国之心日月可鉴。
      淡泊名利。汪精卫是一个士,他有着士阶层一惯崇尚的淡泊之风,他成立了“进德会”。这绝对不是汪士子想出风头,也不是他想用这种思想影响其他人而让自己官做得更顺,这确实出于他的真实想法,他几次离开政坛到法国就是明证。作者将他的这一人性写得让人深思,让他的性格呈现更多的立体性。这样一个人格堪称完美的人走上汉奸之路,不得不更加让人痛惜。
       匹夫有责。淡泊名利的汪精卫在选举会上自己给自己投了一票,这让他自己也羞红了脸,直到陈璧君开脱才摆脱尴尬,这又该如何理解呢?读小说,读者并不怎么为汪精卫感到羞耻,倒愿意为他的小伎俩叫一声好,为什么?我们看到了一个读书人的责任意识,正如陈璧群言,他是总理的顾命大臣,实现总理“三民主义”的遗志,需要他站出来,他必须站出来。
     不归之路。可是,他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最可悲的是他是在清醒的状态下自掘坟墓。什么原因让他走上不归路,作者将思考留给了读者,可以总结出主观客观的很多原因,让人明鉴。我想,这也许就是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所在吧。
     汉奸令人唾弃,“然而汉奸并非生就一幅汉奸的面孔”,作者笔下的汉奸让人恨却又免不了为他惋惜,让人爱而又免不了受人责骂。
三、 写环境,浓墨重彩却意在言彼。
精卫爱梅,作者更是将梅在文中绚烂到了极致。站在梅花旁的少年历经梅花的几次变色,充满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梅本为高洁坚贞之灵物,这“变”是否会是主人公日后“变节”的预兆?
   作者笔下的环境描写总是给读者以猜想的欲望:
        有读者说:作者在写袁世凯的时候,描写雪景“呈现龙的形状”是预示这个皇帝做不长。能给读者这样有趣猜想的还有很多。
        看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1897年的冬天,番禺县城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低温天气。黄昏已近,夜幕低垂,西风渐紧,街上稀疏的几个穿长衫的行人,袖着手,缩着头,匆匆走过街口。街道两旁的店铺正在提前收拾着摊位,关门掌灯。街道两边的树木,树叶儿也像病了似的,一阵风过,一匹匹怏怏坠落。”这不是一个病态的大清帝国的象征吗?
       小说像已拍摄好了的电视剧,景物的渲染总是与人物的心情,人物的命运联在一起。这样的例子不需要列举。
       一个好的作品不仅是读者愿意读,读者能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收获,也算是作品的价值所在吧。这不是单纯点击率能说明的问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1:12: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平生第一次读书,读的是《国家公敌》,就瞎写了几句,受到了嘲笑,受到了鼓励,于是再做个总结,表示读过此书,而且态度认真。
3#
发表于 2010-8-8 12:1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您滴态度确实认真,学习了
4#
发表于 2010-8-9 08:42: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一直在猜,极品男人是谁呢,能写出这么透彻的书评,实在令人佩服。
5#
发表于 2010-8-9 09:20: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平生第一次读书,读的是《国家公敌》,就瞎写了几句,受到了嘲笑,受到了鼓励,于是再做个总结,表示读过此书,而且态度认真。
极品@男人 发表于 2010-8-8 11:12

佩服你!
6#
 楼主| 发表于 2010-8-9 10:03: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一直在猜,极品男人是谁呢,能写出这么透彻的书评,实在令人佩服。
梦妮 发表于 2010-8-9 08:42


人缘不行啊,都不认得俺
7#
 楼主| 发表于 2010-8-9 10:04: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佩服你!
三月 发表于 2010-8-9 09:20

得到版主表扬,心卟通卟通地高兴
8#
发表于 2010-8-9 10:2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强烈要求楼主公开身份
9#
发表于 2010-8-9 10:33: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平生第一次读书,读的是《国家公敌》,就瞎写了几句,受到了嘲笑,受到了鼓励,于是再做个总结,表示读过此书,而且态度认真。
极品@男人 发表于 2010-8-8 11:12

平生第一次读书。。。。。。
------日白的。
高人不露相,惹人猜测忙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9 11:22: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强烈要求楼主公开身份
沮水愚人 发表于 2010-8-9 10:20

总版主啊,我是新来的,报过到的.作过自我介绍的.身份是公开的,只是大家都不认得我,这有什么难呢,总版主请客,把我介绍给大家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设为首页

广告热线:13339794535举报电话:0717-3819486法律顾问:沮城律师事务所 刘亚杰 律师

备案信息:ICP14000855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鄂公网安备 420525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