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驱车近50公里,沿着盘山公路而上,数不清拐过多少弯,爬了多少坡,直到周围的风景越来越像原始森林,耳朵也因为海拔升高开始闭气,我知道快到了。经过一个小铁门,进入小院,到了广播电视差转站驻地——太平顶。 说起太平顶,人们总会浮想联翩:缥缈的云海,美丽的日出,参天的古树,奇异的花草……而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每天感受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无法言说的单调与孤寂,形影相吊的日复一日,以及高山密林的蛮荒。但是这里有一盏灯,在高高的山上,在漫漫的长夜,在一个人执着的心里始终亮起,一年365天,不管是风和日丽还是风雨交加,是赤日炎炎还是大地冰封,26年,没有一天熄灭过。这个执着的守望者就是远安县电视台太平顶广播电视差转站值机员庄友德。 1985年,26岁的庄友德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太平顶,成为该站一名广播电视节目差转值机员。早在庄友德到太平顶以前,站里还有三四个年轻人。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差转站的值机员每年都要轮换一次,平时大家轮流值班,轮流换休,相对现在“孤军奋战”的他应该说宽松多了,但愿意上山的人还是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来到这里,家里的老小就真的顾不上了。但是庄友德来了就没打算走,而且一干就是26年。 在人们的印象中,值机员的工作可能就是简单的扳动一下开关,其实不然。对于孤身驻守太平顶的庄友德来说,除了守候在发射机旁监听监看节目转播情况外,他还要独立解决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排除设备故障,就要面临节目停播的后果。发射、转播节目和维修广播电视设备专业性很强,庄友德虽说是一名高中毕业生,但工作常常让他感到棘手。工作之初,他迫切希望外出进修培训,局领导得知他的想法后非常支持,几次想派他出去学习,最终因为站内人手不够未能如愿。庄友德没有气馁,也没有怨言。为了更好地满足工作的需要,他不等不靠,决定自学无线电修理知识。他从书店买、向老师傅借,抱着一大堆书本边干边摸索,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记下来,并不耻下问,反复请教,终于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无线电修理技术。从一个无线电修理技术的门外汉,到能够熟练地排除各种设备故障,他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 有时,他也会遇到自己无力排除的故障。那时候上山的公路不通,交通非常不便,他就背起设备连夜步行下山,将设备尽早送到县局维修。2003年元月的一天,差转站中调器突然出现故障,由于没有配件,他向局技术人员电话报告后,背起设备踏着一尺多厚的积雪冒险下山,步行15公里赶到洋坪广播电视站,与等在那里的县局技术人员一道将故障排除后,他又高一脚低一脚的摸黑赶上山,等他到站将设备安装好,已是深夜十一点了。看到设备工作正常,他才坐下来长舒了一口气。 做为一名值机员,发射机就是他手中的“枪”。他严格按规程操作,全身心地呵护着他的这些宝贝。由于太平顶夏天雷雨较多,虽然进行了避雷处理,但仍不能完全有效地杜绝雷击现象的发生,因此情况特殊时要中止转播,保护设备。2000年8月16日晚十点多钟,山上雷雨大作,庄友德立即中止转播,就在他将发射天线与发射机分离的一瞬间,一个炸雷随天线窜入机房,机房内离他一米多远的地方陡然爆出一朵蓝球大的火花,随即站房内一片漆黑,他找来手电筒一看,水泥地面被雷击出了一个大坑,庄友德不由地出了一身冷汗,但设备却完好无损。 2003年底,县局准备将他调到城里工作,征求他的意见时,庄友德说:“别人不愿来,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还是让我继续在这儿干下去吧。”26年来,他累计安全转播广播电视节目133500 多小时,排除大小设备故障100多起;大力支持和配合县局完成了太平顶水、电、路以及机房防雷设施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协助上级先后完成了中央、省、市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在我县的实施以及太平顶差转站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虽然有了无线电和卫星转播,但转播站依然发挥着他的作用。远安广播电视局总工程师赵正品介绍说:“太平顶广播电视转播台目前主要担负我县广播电视无线覆盖职能,如果停播,不但广大群众无法(收听)收看无线的广播电视节目,而且我县农村的广播室将无法收转地方广播节目和上级台的广播节目。” 说到家庭,这个朴实而坚韧的汉子的话中满是愧疚,“家里我基本上没怎么顾得上,工作站离不了人。这几十年春节都是在这过的,也没能对父母尽到孝道。对于孩子,自己也没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庄家兄弟三人,两个弟弟都在外工作,家里两个70多岁的老人全靠他照顾。但这些年,因为妻子身体不好,两个孩子还未成人,逢年过节,或妻子生病时, 年迈的老人还要反过来替他分忧。有一年,妻子因腰锥间盘突出卧床不起,一躺就是三个月,庄友德为了不耽误转播工作,将两个孩子托付给老人,还出钱请人照顾病重的妻子。他自己则每天值完班后连夜赶回家,天不亮又赶回差转站继续转播工作。连续三个月,他硬是没有一次耽误工作 。妻子生病期间催促他说,家里的情况明摆着,你现在申请回局里工作,领导不会不答应。但庄友德却反问妻子,山上条件这么苦,你说谁上来合适? 由于太平顶海拔有1325米,一年中有六个月时间云遮雾罩,大雪封山时间长达两三个月。每逢春节孩子们回家,庄友德总是步行下山去接他们,沉甸甸的行李,十几公里的盘山公路,一个来回得四五个小时。庄友德告诉我们:“去年孩子们腊月二十七才回,那会儿雪有半尺厚,车上不来,只能走。”等到了转播站,雪地里的他们都累得大汗淋漓。 山上湿度大,大米、面粉等难保存,容易腐烂,主菜只有土豆、萝卜和白菜。一到冬天,蔬菜也没有可以供应的了,庄友德大部分时间都靠吃干菜度日。天气暖和了,他才能自给自足地种些蔬菜。 庄友德26年如一日扎根高山,与白云作伴,与孤山相对,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自己热爱的广播电视事业。他无悔的坚守,像一盏灯,永远不灭地亮在远安的最高峰,照亮山下无数个喜庆团圆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