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论坛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查看: 182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邱安凤小说—《离婚》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10-19 17:20: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联通
本帖最后由 若舞 于 2015-10-19 17:27 编辑


离婚。

这个词在汪丽胸腔里左冲右撞了整整五年后,终于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响当当地窜上了桌面,把男人吓了一跳。

正是秋收时节,谁家板仓一响,乡邻们便纷纷提了镰刀背了背篓前来帮忙搞突击。收获虽累,那今日事今日毕的感觉还真是爽。尤其是有雨将下未下的时候,有人撅了屁股埋头疯狂地割,有人怀着满腔仇恨疯狂地扳谷,有人背着谷子小偷一样往家里飞奔。那手里,那腿上,都洋溢着欢畅,欢畅的内容就是要把那一田金黄吼回家去。

汪丽的一田金黄,大多是数回去的。男人总要每一颗谷子都熟透了才肯动镰刀。待要动刀时,却往往又下起了连阴雨。今年汪丽不管三七二十一,率先响起了板仓,众人在惊诧中帮她夺了个第一。

未来的几天都要给邻居串工。挖红薯、摘豇豆之类的事情只能抽早晚的闲功夫。这天早上,汪丽哼哧哼哧地背回一背篓红薯时,男人还在床上打鼾。汪丽吩咐男人做早饭,自己再抢一背篓回来。当她把第二背篓红薯倒在地上时,太阳已照在了门前的晾衣绳上。隔壁的三婶掩了门,说,走哇。满头大汗的汪丽心里一虚,连忙说,好,你先走,我马上就来。推开门,饭桌上空荡荡的,男人仍在床上打鼾。汪丽恨不得一脚把床踢个稀巴烂,便压低声音说,费志强,你看看现在几点了!男人揉揉眼睛,东张西望了一阵,问:几点了?汪丽尖着声音说:几点了?你还有脸问几点了!男人打了个哈欠,咂了咂嘴,开始找裤子。

人们正陆续往稻田里走。汪丽头昏眼花,想扒一碗开水泡饭后赶快出坡,可水瓶是空的。冷饭也没有了。远处已响起了扳谷的声音,沉闷的,有力的,撞击在额头上,心坎上。男人趿着拖鞋,一步一擦地走出来,说,哟,还真是不早了呢!汪丽气呼呼地坐着,不做声。男人上完厕所,抱了柴进来生火。汪丽问:你做什么的啊?男人说,弄饭吃啊。

汪丽夺过柴砸在男人的脚上,男人疼得蹦了起来:你什么意思啊?汪丽指着远处说,你没听到人家已开工了啊。男人说,人家要开工,我们就不吃饭了?

远处扳谷的声音此起彼伏。男人的火燃了,又熄了,满屋是烟,男人在烟雾里走来走去。汪丽说,我跟你过够了。

男人揩了揩被烟熏红的眼睛,趴在火炉边鼓着腮帮子吹火。外面起了一阵倒风,把走到半路的炊烟从烟囱里赶了回来。汪丽呛得直咳嗽,冲过去咚咚咚地捶男人的背。男人把她的手一掀,吼道:你在搞什么啊?

汪丽转身在桌子上拍出了两个字:离婚!

男人全身一震,像是要迎合汪丽的愤怒似的,脚下一滑,双手在空中乱舞了几下,倒在了地上。烟柜上的高压锅被掀翻了,砸在开水瓶上,瓶炸了,稀里哗啦的声音像瀑布往下落,锅在地上呜呜地打转。

年年春播秋收,样样落在最后。人家的秧苗都转绿了,自己的田里还是一田浑水。人家都颗粒归仓了,自己的劳动果实还在餐风露宿。人家一天能做完的事,自己总是两天三天也做不完。虽然没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可是人与人之间的高下之分是明摆在那里的。一个大男人,怎么就想不到这些呢?

汪丽冲出门,一车搭到了当年领结婚证的地方。接待她的那个小姑娘,听说她要离婚,噗的一笑,说,镇政府早都不办离婚啦。汪丽不相信,我的结婚证就是在这儿拿的么。小姑娘道,早都换地方了,要离婚,得带结婚证到民政局去。汪丽肚子里的几箩筐话卡在了喉咙里,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憋了一阵,就怏怏地出去了。

时间已是正午,割谷的人们吃完午饭,正在屋檐下喝茶,费志强坐在人堆里剔牙齿,见了老婆,忙过来说:明儿三婶割谷。汪丽没理他,径直往家里走。待她拿着结婚证翻看时,男人又说了一遍。汪丽说,明儿上午我们去离婚,下午再去给三婶割谷。

男人很感惊讶,说,过得好好的,离个什么婚哪?

女人又问男人明天去不去民政局。男人火了,早上我多睡了个把小时,你就骂得鸡飞狗跳的,现在都忙起来了,你倒不忙了,要先离婚。有本事就一个人离去。

我没有本事,你有本事。女人摞下这句话就走了。

初结婚时,公婆都还健在。小两口优哉游哉,从来不想山上的田里的事情如何料理,天天睡到自然醒。后来婆婆病故,汪丽陡感压力倍增。一日三餐像一根绳,她不把绳子绕起来,老的少的就没有着落,这儿蹲一个,那儿矗一个,无家可归的样子。光解决个一日三餐也还不行,全身的力气往哪儿派,也需要有人来明示。后来公公也病故了。汪丽肩上的压力又多了一重。

也就在双亲离世的那几年,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浪潮席卷到了这个小村子。不几天,这家冒出个新电视机,那家搬回个洗衣机。更有甚的,还有人在土房子里安装了空调。留守在家的,一年到头却只混了个肚儿圆。汪丽也想赶上这股浪潮,男人一口回绝:外面有什么好的?空气不干净,住的地下室,吃的地沟油,挣几个小钱还不够买药,到底有什么好的。汪丽小学一毕业就回了家,跟着母亲在菜园子里混了些年,一到年龄就嫁了人。对于外面的世界,她是既向往又害怕的。男人不想出远门,她也就不敢出远门。

后来村里的几个能人种起了食用菌,一家人围着几个棚子忙一年,抵种几年地。汪丽也想种,男人说:你莫看人家一发财就眼红,今年能卖个好价钱,明年不一定卖个好价钱。人家种着行,你种就不一定行。汪丽问:不试一下,怎么晓得自己不行?男人一声冷笑:用什么试一下?那是要用钱来试的。

市场行情却是一年好过一年,眼见得留守在家的一个二个地买了彩电洗衣机。汪丽捋了捋袖子,决心一试。男人埋头往嘴里扒饭,不置一词。汪丽硬着头皮回娘家借了一千块钱,买菌种,砍柴,搭棚,装袋,忙得双腿打颤。结果却不遂人愿,大部分感染病毒,折了本。汪丽不服气,想再借钱重振旗鼓,男人忍无可忍了:借借借!只晓得借!我就看你到时候拿什么来还!

男人说这话的时候,他破了边的秋衣袖口从旧夹克里钻出来,像一条毛虫在蠕动。汪丽感觉那毛虫钻到了心底里,痒痒的,恶心。背债的日子是难过的。当初借钱的时候,把还钱说得像摘葡萄一样容易。如今亏了本,还钱的日子遥遥无期。死守着几块田是还不了帐的,可是再冒一次险,没有男人搭手,自己也撑不起那一片天。

周围的人们正大踏步向小康迈进,自己却一直在穷漩窝里打转转。前些年,女人们总爱在门前的那条小河里洗衣服,拉家常,讲笑话。如今,河边的女人越来越少了,人们把脏衣服往洗衣机里一扔,看一集电视剧或睡一笼好觉后直接往衣架上晾。汪丽却依然举着那根棒槌,在河边的岩石上狠狠地敲打。就算聚到一起聊天,汪丽也跟别人说不到一起去。最伤人的还不是内容,而是聊天的形式。明明聊得热火朝天的,她一来,众人就转移了话题。

男人从来不想明天的事,过一天算一天。别人放牛归来,要么带一捆柴,要么带一捆草,最不济的,也是给孩子带一捧野果子。他呢,发一发呆,睡一睡觉,空手去,空手回,比牛还逍遥。每天晚上往电视机跟前一坐,屁股就生了根,要是指望他打晚工撕几个包谷或是劈两根柴,纯粹是痴心妄想。

人们陆续出了坡。下了田,有人就开他的玩笑,强哥子呀,人家一农忙,两口子扭成一根绳。你倒好,一到季节就跟媳妇子闹意见,还真会打算盘哪!费志强便黑了脸,对那人说:我媳妇子是神经病,你不晓得啊?

天黑了,男人边生火边骂女人。可是水烧开了,饭也吃好了,女人还是没有回来。临上床时,男人自言自语:有本事就不回来。女人果然没有回来。

第二天也没有回来。男人愤愤地想,有本事就呆在娘家不回来,我一个人还自由些。一个星期过去了,女人仍然没有回来。没有一个人成天像监工一样盯着,男人不习惯了。瞌睡突然少了,不是晚上睡不着就是早上天不亮就醒了,脑子里空荡荡的,心里也空荡荡的,无依无靠的那种感觉。走起路来,总觉腿上有一根绳子在往后扯,迈不开步子。割起谷来,手上沉甸甸的。跟别人说话,第一句还没说完,第二句就掉进肚子里去了,最终叹口气了事。

这天一起床,男人连吃早饭的心思也没有了,换了鞋,往丈母娘家里奔去。

汪丽并不在娘家。她那天进城办离婚没办成,办事员说单方面想离婚的,得交五百块钱打官司。交五百块!这句话像一闷棍打在脑门上,她一边往回走,一边抹眼泪。不是说婚姻自由的嘛?离个婚还要交钱,这也叫自由啊?就在她愤愤不平时,竖在路边的一则招聘广告让她眼前一亮。一家馆子招服务员,管吃管住,两百块钱一个月。真是老天有眼,老板简单地问了她的情况,就同意留下她了。

她手脚麻利,有条有理,做事不分份内份外,很得老板喜欢。一天深夜,一个脏兮兮的男人在店子里喝完酒,出了饭钱,拿了张红票子在她面前一抖,要带她出去过夜。汪丽还从来没有单独拥有过红票子。可是那男人蓬乱的头发,花花绿绿的牙齿,实在令她望而生畏。那男人抓住她的手就往外走,一股浓烈的狐臭扑鼻而来,粘糊糊的,空气中到处都是,熏得她一阵阵恶心。一瞬间,不知是想起了家里的那个人,还是无法忍受刺鼻的气味,她很激烈地甩掉了那人的手,跑进了厨房。那天深夜了,她还在为那个男人的无耻行为愤怒着。在床上翻来翻去,她又忍不住想,要是拉自己出去过夜的是个体面男人,自己会拒绝吗?她不敢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于是心里就幻化出许多光辉的形象,怎样的眉目传情,怎样的温柔体贴,怎样的心驰神往。可是那狐臭像不散的幽魂,总在鼻子周围盘旋,提醒她惦记自己的不是什么体面男人——前来吃饭的那么多人,怎么单单就是那样的一个人来拉自己呢?

第二天,她昏头昏脑,突然觉得时间太难熬,在店子里呆了一阵,就辞了工。之后,一个人在人来车往的大街上转,转着转着,就一车搭回了家。

秋后的田野衰草连天,虚弱不堪。汪丽下车没走几步就迎面碰上了费志强。男人嘿嘿两声,说,我正要去接你的。汪丽想,你又不晓得我在哪儿,到哪儿去接?但终究没有说出来。

落了几场霜,冬天就到了。树叶纷纷地落,北风呼呼地刮,汪丽不再想把什么事情赶在谁前面,只要自己尽力了,是个什么样,就是个什么样。每天吃了饭就上山砍柴,不抬头看日头在哪里,也不左顾右盼谁谁谁砍得比自己多,饿了就回家,这一趟背不完的下趟再来。

相安无事了个把月,一个叫赵聋子的男人的到来,又打破了来之不易的安静。赵聋子是本村的一个单身汉,本来并不聋。因自幼丧父,成年后又好赌,家里穷得叮当响,老娘每年都要在小卖部赊盐吃。无论哪家过红白喜事,从不见他的人影,好像那消息他并不曾听见一样。久而久之,人们就喊他赵聋子。喊了几年,他就消失了。多年以后,在这个冬天的一个晚上,汪丽一家正围着一垄火看电视,他顶着黄头发、打着红领带提着一兜水果推门进来了。

赵聋子是诚心来讨主意的。他在外面搞建筑挣了几个小钱,想把老娘从晴天漏风雨天漏水的房子里接出去,但拿不准是买一套商品房还是做一栋新砖房。费志强大谈单家独户的好处,有院子,有围墙,有菜园子,安静自在。还从屋里拿出纸和笔,画图,列提纲,计算,尽他所能帮着拟出了几套方案。

汪丽不平衡了。论文化,论品性,论体质,自己的男人哪一点都不比赵聋子差,为什么人家可以闷住一口气做大事呢?说到底,还是要出远门。哪怕一个月只挣两百,只要节约一点,年底总能攒一笔钱。第二天,汪丽从杂屋里搬出刨子锯子斧子,洗干净了放在太阳下晒。男人不解,这些东西闲了多年了,怎么现在突然想起它们来了。汪丽一整天没说话,到晚上关了灯,她商量道,过了年,男人就带着这些家当出门,挣多挣少她不计较,但一定要出门,家里的事她一人扛着。男人说,现在什么东西都时兴买,又便宜又好看,哪个还要那些登不上台面的家具。

汪丽说,买的东西,总还是需要人来做呀!

男人笑道,现在都兴机械作业,我一个土木匠,哪个要?

汪丽说,人不动手,机器自己也转不起来啊!

男人说,你又没见过,怎么就晓得机器自己转不起来?

汪丽说,我确实没见过,你也没见过,你去见识一次不就晓得了?

男人说,你出门长了些什么见识?不也是空着手回来了?

汪丽气愤之极,奋力一翻身,把一床被窝全部卷走了,任男人在寒气里发抖。像这样一砣糊不上墙的稀泥巴,还有什么值得留念的!

过了年,汪丽迷上了打山货。山竹子二块钱一百根,橡子树皮四块五一百斤,干黄姜涨价了,五块一斤。如果顺利,一天还能有七八块钱的进帐。只要攒齐了五百块,不管男人同不同意,她都要坚定不移地毅然决然地离婚。然后过一种有目标的生活,一种通过努力可以实现愿望的生活,一种可以在众人面前理直气壮的生活。为了这种生活,她可以吃苦,什么苦都可以吃。现在手里已经有三百多块了,只要老天爷不下雨,最多一个月,就达到五百了。

每天眼一睁就蹦下床,洗脸,梳头,做饭,吃饭,出坡。没有半点拖泥带水。初春的山,瘦骨嶙峋。汪丽提着一把刀,从这个山头跑到那个山头。有时兜头撞上一根大树,那粗砺的树皮令她心花怒放:天哪!只怕有二三十斤哦!有时远远地看到了一片绿,她像牛一样打着蹶子狂奔而去,心里估算着将有五角钱或是八角钱的进帐。有时正跑着,被什么绊住了脚,低头看,却是挂满了铃铛的黄姜藤,便钻进树棵子刨起来。刨着刨着,一双手也成了几根乌黑遒劲的黄姜。各个关节都奓了口,一抻直就出血,还刺刺地疼。她撕了些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缠,提醒自己一定要挺住,忍得这一时之痛,可免去半世之忧。

这天吃过晚饭,汪丽把一匝匝零票子抱了出来,一边舔血迹斑斑的指头一边数,一角,两角,三角……昏黄的灯光,干枯的嘴唇,结实的声音,专注的眼神,使得简陋的小屋肃穆起来。直至把一根指头舔得又白又嫩时才数完,共五百零三块二角。男人安静地坐在旁边,帮忙把数过的钱叠得整整齐齐的。

第二天吃过早饭,汪丽换了身干净衣服,男人很诧异,问:你搞什么去的呀?汪丽看了他一眼,往想去的地方去了。男人在身后喊:今儿不砍竹子了呀?男人的这句话落音很长时间了,汪丽感觉还在耳边响。难为他还有个高中文凭,不晓得那么多知识装在脑子里做什么。

费志强望着老婆的背影呆了呆,便一个人出了坡。待日落西山,才砍好两捆竹子。在回去的路上碰上了赵聋子,两个人又说起了房子。不知不觉天已擦黑,便拉了聋子说:走,到我那儿搞饭吃。

刚进门,汪丽也蔫答答地回来了。男人说,快点弄晚饭吃,要饿死了。汪丽没惹他。男人冲她又是挤眼睛又是皱眉毛,意思是有外人在这里,给他个面子。汪丽一句话也没说,进屋躺下了。男人碰了钉子,便扭头愤愤地生火做饭。

他哪里晓得,离婚费用又涨了呢?一想到揣着钱被人拒之门外,汪丽就火不打一处来。也就是一张纸的事情,今儿折腾一个花样,明儿折腾一个花样。要是我跟有些人一样,闷声不响地一车搭到广州,十年八年不回来,你能怎么着?或者说,我在外面裹个相好,你又能怎么着?

不知不觉间,山丰腴了。树叶儿深深浅浅地绿着,杜鹃红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兰草花散发着幽香,山雀子闹得林子生了烟。堰塘里的蝌蚪也多了。这些东西,都让人心慌。在这样的季节,谁不想捋起袖子大干一场呢?可是一看费志强那个样子,就由衷觉得再跑一趟民政局也值得。

新一轮的忙碌又开始了。秧田要整,沟渠要修。辣椒茄子,黄瓜豆角,有的要种,有的要栽。这些事像泥鳅,无论想要抓住哪一条,一伸手,就陷进了沼泽地,这一辈子休想再爬起来。离婚的费用随时在涨,如果自己稍一犹豫,恐怕永远也凑不齐了。以前老是盯着别人的庄稼长得怎么样,现在想来真是可笑。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只要自己高兴,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金银花已是含苞待放的架势了。一蓬蓬,一丛丛,灌木上,田坎上,路边,悬崖边,到处都是。汪丽也不管刺条挂了头发或者划了皮肉,找到主藤就拼命拽,拽不动的就一刀下去,抽到藤子一捋到底,势如破竹。家里的竹席,大簸箕,小簸箕,大筛子,小筛子,全是晒的金银花。那白的黄的花朵儿,像一个个小喇叭,把她的日子吹得鼓鼓囊囊的。

男人也不管田里的事,有时跟在老婆后面打打下手,有时也偷偷懒。汪丽也不说他,既然他想那样过,就随他去吧,反正不久就要成为毫不相干的两个人,何必还去自讨不快活呢?想想那些长着荒草的或者板结的田块,乱麻一样的家务事,她甚至心生怜悯,离了她,男人以后的日子还真是不好过哟。但一转念,她的心又硬了,可怜了他,谁又来可怜自己?不操心的男人,过什么样的苦日子都是活该。

那天,阳光灿烂。汪丽哼着小曲,背着最后一背篓金银花,走在绿草如茵的田埂上。田里的油菜顶着鼓鼓囊囊的花苞,迎风绽放。蜜蜂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或者采蜜,或者赏景。汪丽想找个地方歇一歇,一低头,竟有一条蛇爬了过来。那魔鬼般的恐怖,洪水一样袭了过来,她不知道自己惊叫了没有,再睁开眼时,已经躺在了医院里,周围是一片惨白。

待明白过来自己摔伤了腿,她听见咣当一声,体内的骨头全断了,疼得喘不过气来,连头发和眉毛都跟着疼了起来。明明是疼的,很快又不疼了,什么感觉都没有了。她跟生孩子时一样忽疼忽不疼了一阵,突然从嗓子里扯出一根尖刺一样的声音,呜呜地哭了起来。那声音一时像呼啸的警报,在病房的天花板上盘旋,吓得蜘蛛四散逃开,灰尘簌簌地落。一时又像夏夜的蚊虫,嘤嘤嗡嗡,盈耳不绝。

男人趿着一双脏拖鞋走来走去,不知如何是好。徘徊了一阵,他突然一把揪住白大褂,吼道:说,是不是药有问题?

医生愣住了,一时不知怎样解释。

汪丽三两下扯掉手上的吊针,把被子一掀,准备下床。医生忙冲过来,说,千万搞不得。汪丽推开医生,说:让我死了算了。

医生说,你伤得不算重,躺三五个月就差不多了。

春天的阳光穿过陈旧的木窗,再穿过错落的蛛网,照在床沿上。床上的汪丽像一尾搁浅的鱼,被生活的浪潮抛在荒效野外,关于金银花,关于庄稼,关于明天,都与她无关了。想想独自一人在田间地头奔波的那些日子,她觉得老天爷到底是可怜男人的。自己不是神气得像个女王吗?如今不也得像个癞皮狗一样地由他来管吃管穿?可是看着男人每天顶着一窝乱头发蹦来窜去,她又觉得老天爷也是恨男人的。如果男人稍微有一点上进心,这个家又何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漫长的三个月,毕竟太难熬了。难熬的不仅是日上三竿了还吃不上早饭,也不仅是一点点新涨起来的债务,还有窗外人们轻快的脚步声,风声,雨声,鸡叫狗吠声。整个身体在这个莺飞草长的季节里荒芜,在荒芜里煎熬。 她恼恨自己不能抵挡男人的抚摸,明明是厌恶他的,可是身体却对他的双手充满了渴望,就像禾苗渴望春雨一样。有时也为自己的不争气流泪,可内心并不郁闷,就像是夏日里的太阳雨,亮丽着呢。她暗地里骂自己,咬嘴唇,掐大腿,都无济于事。仿佛一切又在不可逆转地滑向那个泥潭。

盛夏来临的时候,汪丽的腿才基本康复。不管男人同不同意,她就像笼里的鸟儿一样飞到本村种食用菌的大户家里毛遂自荐,打短工去了。大户喜出望外,村里打着火把也难得找像汪丽这样手巧的媳妇了。两个月过去,汪丽回家跟男人算帐:做一袋食用菌的成本一块钱左右,若管理到位,每袋至少可以卖两块,依现在的行情,可以卖三块。如果做两千袋,可以纯赚四千块。男人听完好久,问:本钱呢?

汪丽说:赊。

男人眼里飘着一团迷雾。汪丽又分析了上一次亏本的原因,入情入理。那个食用菌大户鼓动汪丽做五千袋,汪丽的腿还没有痊愈,不敢迈大步子,决定只做两千袋。第二天,费志强破天荒起了个大早床,上山砍竹子搭棚。待一袋袋婴儿枕头般大小的食用菌搬进棚里时,已到了第二年春天。出菇在秋天。因为食用菌大户在财力、技术上的支持,费志强没有打退堂鼓,按照老婆的吩咐,砍树,装袋,反堆,上架,搭凉棚,任劳任怨。

秋天来了。在板仓深沉地响起来的那个早晨,费志强弓着腰,从棚里提出一大筐香菇,冲着厨房大声喊:喂,你猜今儿捡了多少斤?汪丽拿着铲子跑出来,望了一眼场子里的几个筐子,说:恐怕不低于一百斤吧?男人搬到秆上一称,很崇敬地说:你的眼睛真毒!一百零一斤。

鲜菇的行情疯涨,男人赶了趟街回来,交给老婆八百多块钱。汪丽点完数,抽出一张绿票子递给男人,让他去买包烟抽。男人没要。女人笑道:今儿又是一个通宵,到时熬不住了可不准哪个请假的。男人鼓着一双红堂堂的眼睛,很谦虚地说:领导不抽烟,我也就不抽烟。领导不请假,我也不请假。

待田野里竖起一个个稻草人,人们一锄头一锄头地栽油菜时,汪丽问男人:你猜,总数有多少了?男人默了默,说,有七八千吧?女人白了他一眼,没做声。男人连忙说:应该不止六千吧?女人淡了许久的愤怒又漾了上来,把桌子一拍,说:九千九百块!男人吓得一跳,但马上张大了嘴,瞪大了眼珠子,仿佛这是一个噩耗。

政府来人了。是个摇笔杆子的小伙子。汪丽的一双手把脸搓了又搓,一句含义深刻的话也想不出来。笔杆子说,现在需要能人来引路,尤其是女能人。汪丽哈哈大笑,瞎猫子碰个死耗子不能算能人。这期间,费志强扫完稻场,喂完猪,又泼了两担大粪在蒜田里。待笔杆子走后,他从箱子底翻出一个纸包递给了汪丽,里面有他暗地里攒下的一百多块钱,跟那一大笔拢堆后就能凑个整数了。男人的眼里闪烁着热情和希望。

汪丽再次到民政局,是在半个月以后。时至初冬,天空没有往年的灰暗,气温也没有往年的严寒,班车也没有往年拥挤。她像走亲戚一样从容。下车后,突然心血来潮,买了一串冰糖葫芦,边走边吃。后来又烤了两串羊肉,两串馒头,两串香菇。因为太辣,又买了瓶冰红茶咕噜咕噜喝了。她打着饱嗝推开了民政局的玻璃大门。

接待她的是个中年男人。中年男人问为什么要离婚。

为什么要离婚——这可不是三两句话说得清楚的。汪丽把面前的茶一饮而尽,就讲起男人怎样地睡早床,怎样地不操心。中年男人趁着汪丽喝茶的间歇,抢着问道:他在外面有人了?汪丽摇摇头,他不等她张嘴,又问:他经常打你?汪丽又摇头。他再问:他有病?汪丽还是摇头。

中年男人笑道:你们分居了?

汪丽一愣,随即脸红了,说:现在离婚要多少钱?

中年男人没听懂,汪丽又说,以前要五百,后来又要一千,现在是多少?

男人哈哈大笑:那个钱啊,早都取消啦。过了片刻,又说,回去吧,万一要离,分居半年以后再来。

汪丽一阵眩晕,险些跌倒。在回家的路上,中年男人的话像金钩子闪一样,不停地在脑海里扯。仅有一间卧房,怎么分居?除非再挣钱做一栋新房子。

(刊于《青海湖》2014年第6期)



作者简介:邱安凤,笔名红药、凤丫,生于上世纪70年代。曾在《长江文艺》、《福建文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新作家》等刊发表散文、小说、评论。现供职于湖北省远安县文联。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10-19 20:39: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联通
男人那!.........男人..........??
3#
发表于 2015-10-19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联通
邱主席的小说好接地气,细细拜读了。
希望多看见这样的好作品。
4#
发表于 2015-10-20 08:10: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移动
已在刊物拜读,再赏一遍,依然喜欢,写得真好!
5#
发表于 2015-10-20 09:03: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好的。
6#
发表于 2015-10-21 11:18: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联通
品读了,写得真好,我喜欢
7#
发表于 2015-10-21 18:14: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黄冈市 移动
8#
发表于 2015-10-21 18:21: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电信
好文,我已是拜读第二遍了!
9#
发表于 2015-10-21 18:59: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没用的男人遭人唾弃。但生活也在女人的坚强下一步步好了起来。等再建一栋楼房起来离婚已没必要。原来女人也行的!
10#
发表于 2015-10-21 19:02: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结尾有些突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设为首页

广告热线:13339794535举报电话:0717-3819486法律顾问:沮城律师事务所 刘亚杰 律师

备案信息:ICP14000855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鄂公网安备 420525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