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酒中八仙歌 于 2015-11-10 23:26 编辑
怡情斋闲文——赏美之三
美 眉
俗话说,眼是心灵的窗户。顺着说,那眉就是眼的窗户呢。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很多难于表达的感情语言,都要借助于眉来完成。眉的确能说话。眉头凑在一起,愁眉苦脸,是忧虑,是深思;往两边分开,便是眉开眼笑和眉飞色舞。横眉表示生气,如果不止横眉,还眉毛乱抖,则意味着愤怒之极。低眉当然是顺从。眉头一扬,是惊讶,也是怀疑。挤眉弄眼,那是在打招呼,也可能表示不屑……
由此看来,人们脸上的表情太丰富太微妙了,有时难以辨认,眉毛把它们放大,变得明确。一个风情的女子不必做声,只要满眼含笑看着你,然後眉毛微微一扬,就布置下一个让你视死如归的陷阱。从这个意义上说,眉妆的最高境界并非合乎时宜,也不在於衬托眼睛,弥补脸型的遗憾。其最高境界乃在于表情达意。“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伊州是曲词名。刘克庄说:风流的舞姬只顾了同情人眉语传情,舞错了曲拍都不知道。眉语挑情,最是难拒,人性如此。岂不闻“若问行人哪边去?眉眼盈盈处”吗。徐士俊的《十眉谣》中咏道:“春山虽小,能起云头;双眉如许,能载闲愁。山若欲语,眉亦应语。”他赞的是小山眉,如雾中远山,朦胧中充满韵味,将柔情诉尽。谁说不是呢?古语讲“眉目传情”,眉目传送的自然也就是心里的私语,李清照《一剪梅》里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韦庄《女冠子》说:“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眉,古时候是女子最看重的妆容部分,古代女子剃去本眉之后,用黛或墨随意勾出自己喜爱的眉形,谓之画眉。画眉,历来为女子所重视。一个女人能否画出美妙动人的眉毛,是能否迷倒男子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当时有教养的人家里,闺秀们不懂得流行眉妆,就根本不配当一个美女。女人们各式各样的眉型,最是叫人难忘,眉开眼笑、眉飞色舞、低眉顺眼、眉目传情、愁眉苦脸……中国人许多相貌形容都与眉有关,女人不需要太多动用脸部肌肉,只需要画上不同形状的眉毛,便将胸中心事倾诉得一干二净。
画眉的样式颇多,变化主要集中在长短、粗细、曲直和浓淡方面。先秦时主要是蚕蛾触须式的长眉样式。西汉武帝刘彻“令宫人扫八字眉”,将眉头部分抬高,将眉梢部分压低,形同飞蛾,称蛾眉。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纤细修长的眉式,据说隋炀帝宠姬吴绛仙,就是因为善画长蛾,受到炀帝青睐。一时间长蛾眉声名鹊起,数千宫人比画长蛾眉以争宠幸。相对于阔眉而言,细眉则有另一番天然之曲。眉线娟秀弯长、眉梢上挑的柳叶眉,宛如新月的却月眉,纤巧细致,流畅平和。有诗曰:“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成都画手开十眉,横烟却月争新奇。”“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当真是眉目如画,美人亦如画。
观古代仕女图,各式眉形瑰丽无比。阔眉,长眉,短眉,黛眉争奇斗艳,《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妩媚婉转,眉形浓重而短小,像一对小蝴蝶翩跹在美人的高额头下,比下方的细长秀眼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此眉又称为“桂叶眉”,梅妃江采苹因与杨玉环争宠落败被迁往冷宫,玄宗派人偷偷送明珠给她,被梅妃退回,并附一诗:“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廖。”梅妃画的就是玄宗喜欢的桂叶眉。
说到画眉,就不能不提到张敞画眉的典故,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和妻子情深,妻子化妆时,他为妻子把笔画眉,被长安人笑为“张京兆眉怃”,后来汉宣帝亲自过问这件事,张敞回答说:“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张敞的回答既巧妙又在情理之中,宣帝爱才,当然不会为难张京兆,从此又多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其实,张敞画眉还有一段小插曲呢:说的是张敞小时候很调皮,好和别人打架,一次在扔石头时,不小心,把石头扔到一个小女孩眉毛上,后来阴错阳差,他又和这个女孩结了婚,洞房花烛夜,张敞看到自己新娘子貌若天仙,就和他媳妇说:你那里都好,就是眉毛上有块疤,这是怎么搞的?新娘子说是一个混小子给砸的。张敞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事,连说:报应啊报应!从此他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妻子画眉。这段轶事,被 唐代诗人朱庆馀加以发挥,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新嫁娘诗,“洞房咋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京兆画眉实际上是画情,正因为如此,才为后人追慕。唐玄宗有首婉约的小令《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希望那个姑娘能嫁一个好郎君。元邵亨贞《沁园春》中写:“扫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大约是诗人效仿张郎给夫人画眉,却不得法反被嗔怨的自嘲。性情中人张潮自然不掩饰性情了:“大丈夫苟不能干云直上,吐气扬眉,便须坐绿窗前,与诸美人共相眉语,当晓妆时,为染螺子黛,亦殊不恶。”
曹雪芹描画人物,廖廖几笔,精神呼之欲出。且看,探春是俊眼修眉,凤姐是两弯柳叶吊梢眉,黛玉却是:两弯似蹙非蹙辽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眉目之间,探春的精明,凤姐的泼辣,黛玉的柔弱,一霎时栩栩如生。
西方人惯来不讲究眉,他们眼窝太深,更喜欢突出深邃的眼眸。乔叟时代的英格兰时髦女性,通常将眉毛拔得一干二净;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更是如此,达•芬奇画笔下的蒙娜丽莎,只有两道光秃秃的眉脊。在那个时代的西方,没有眉毛的少妇风情万种,撂在同时代的中国女人们便成了懒惰,她们也习惯把眉毛剃光,但一定要精心画上各种眉型。要是长安哪天忽然出现了一位没有画眉毛的少妇,要么就是家里实在是穷得揭不开锅了,要么就是神经紊乱连脸面都不要了。
只是如今,传统文化遇到了西方文明挑战,便一败如山倒。印度人还懂得贴眉心亮片,画指甲花,中国女人却一路颓败,总拿白女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削肩”也不再代表美,长长的腰肢也被强求的“翘臀”所取代。 还有些爱美的女孩,整日变换发色,染发染个不停,却忘了染眉,金黄酒红的头发,看起来是比较轻盈,却配上黑黑的眉毛,怎么看怎么别扭。眉妆,那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怀旧之物罢。
或许有一天,眉妆将在西方流行,反正毛发生长容易,再怎么折腾也能好好地长出来,在人的脸上最适合做文章。或许有一天,我们不再一味跟随洋人的妆容,那些风流的眉妆名称能再度盛行,颦笑间眉眼盈盈的女人层出不穷,眉头眉尾还粘贴上小小的晶钻,繁华丰盈。
美眉,是当今时下人们对美女的一种最富有诗意的称呼;眉清目秀,是对姣好女子的一种赞誉。试想,眉横春山,眼漾秋波,手执纨扇,轻移莲步,迎面娉娉婷婷走来一位窈窕淑女,即令你是赳赳男儿,也会让你神魂颠倒,意乱情迷呵! |
评分
-
6
查看全部评分
-
|
点评 时间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