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从军抗日寇 人瑞盛世享太平 文\\子寒
一、抓阄去当兵
九十五年前的1921年正月十四日,远安县旧县杜家的一个李姓家庭,出生了家中的第二个男娃,父母为他取名李少汉。因为家庭贫穷,李少汉长大后只上了三年半私塾。 1941年11月初五,李少汉与北沟村三组女子韩培秀结为夫妻,改名换姓韩培庚,其岳父韩家聲。 1942年夏后,韩培庚在乡公所抓阄抓中了抽丁服役的第5签,他和北沟村的韩培元、石桥坪村的赵登卫、艾宗山三个要好的伙伴一商量,不等保长上门催督,在农历8月18日翻过北沟四方山,直奔驻兴山的国民党军队第75军军部服役。 在番号为75A特1的国民党第75军特务营第一连,21岁的韩培庚改名韩江臣,就此参加宜昌抗战,踏上抗击日寇之路。 75军特务营有2个连,总司令周碞住两河口,军长柳际明,副军长沈澄年,参谋长林曦祥,营长罗雪梁,连长金元斌。 当兵的第一年,韩江臣主要在兴山的界岭乱石窖参加军事训练。在训练三个月后,韩江臣先后给二排排长叶秀山、三排排长徐越任当勤务兵和传令兵,之后又给连长金元斌当勤务兵,最后做机枪上等兵,大部分时间驻扎在宜昌周边。有一次一位长官司令到部队检阅新兵训练,韩江臣所在的特务营第一连由于表现出色,受到嘉奖,第二天全连战士护送长官司令回总部兴山大峡口。 后来,韩江臣和二连战士陈志贵又到26分监部当卫士,主管粮食被服弹药,九个月后再回到一连连队。 二、亲历宜昌抗战
韩江臣从1942年农历八月入伍,到1945年8月1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宜昌地区作为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他见证和经历了这块土地血与火的洗礼。 如今,当年的抗日战士韩江臣,已经是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老人碎片化的记忆中,经历过三次战斗。 一次是驻在桃源街,师部和鬼子打得扛不住了,韩江臣跟随军部去增援,沿路看到师部伤员缺胳膊少腿,十分惨烈。 一次是在收割芝麻的时节,日本军队占领峰宝山,将峰宝山体挖空藏弹药,构筑坚固的工事,使国军久攻不下。其时,国民党75军军长柳际明驻珠宝山,韩江臣随下属部队驻砦子包,他和战士们一边阻拦日本的进攻,负责军长的安全保卫,来往穿梭于战壕。 根据文史资料记载,与老人的讲述相吻合的是:“一九四四年秋,日军发动了湘桂攻势,衡阳的保卫战正处于激烈阶段,国军宜昌前线部队,为策应湘桂作战,以牵制敌人不能向湘南转运兵力,国军向宜昌之敌作了一次规模不大的攻击。担任这次攻击的主攻部队是七十五军预四师,柳际明军长直接指挥战斗,攻击的目标是宜昌西面的小溪塔。战斗中发现,鬼子为了固守宜昌,在小溪塔一带山地构筑了坚固工事,碉堡群之间连接有掩盖的交通壕, 山凹里开凿了一些洞穴,阵地前设置了数道鹿岩铁丝网等障碍物,使国军攻击部队不易接近。” 文史资料中的描述,和老人讲述的情形十分相似。 老人告诉我们,打仗的时候他就在砦子包,保护军部的安全,不打仗了就回兴山马良平进行军事训练。 老人亲历和参与的宜昌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服役期间,宜昌发生了著名的石牌保卫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付出了重大伤亡,彻底粉碎了日军溯长江而上进攻重庆大后方的梦想!战斗中,26集团军第75军作为外围部队,在长江北岸配合战斗,牵制日军。其时,韩江臣正是在75军军部。 1944年,由于贵州失守,韩江臣所在的军队被调往四川綦江县,行至万县,第6师已经收复贵州,部队就地驻扎10天,后坐小船到抵达重庆。在重庆,韩江臣同12个年轻兵和排长徐越任、班长张国华,担任26集团总司令部的纠察队,主要在重庆南岸巡逻,戴着纠察队的旗帜,手持步枪上刺刀,早晚各巡逻一次。晚上到戏园子坐着站岗,维持戏园子周边的秩序。 几个月后,由于老河口失守,75军于1945年春回到湖北兴山邹家岭,又收复老河口。在老河口,韩江臣经连长金元斌推荐,在兴山县响滩参加了一个月的干训班。干训班结束,传来喜讯:日本无条件投降! 那一晚,韩江臣目睹饱受战争之痛的百姓燃放鞭炮彻夜庆贺,长江一夜未眠! 随后,军队从兴山邹家岭到宜昌罗甸区住了一个星期,经三游洞到长阳天柱山住宿一晚后,出南景关,经过河容到达应城县,接受日本的投降。 韩江臣亲眼看到日本军队从国土撤离,但是,中国的土地上还留有日军埋藏的炸药,他们参与炸药的挖掘排除。到达应城后,韩江臣负责给75军副军长沈澄年当卫士,主要接送沈澄年副军长上下班。当时由于副总司令生病,副军长沈澄年又代理副总司令前往沙洋,韩江臣也随沈副军长到沙洋。四个月后,韩江臣接到家中电报:“北沟村家中岳父韩家聲病危,韩江臣速回。” 韩江臣特向副军长沈澄年请假一个月,拿着盖有总司令周碞公章的假条,揣着副军长沈澄年私人给的500元车费回乡。 回家后,岳父由于长期病重,双眼已瞎,家庭生活困难,韩江臣如实将家里情况写信给部队。从此未再回部队,一直在家务农。并将姓名还原为韩培庚。 文化大革命期间,韩培庚不可避免避免受到打击,大家骂他是军长的警卫员,是反革命分子,是兵痞……为了躲避批斗,韩培庚将参军证,请假条,军章等有效证件统统焚毁。他申辩“自己是保卫军长打日本人的卫士,不是反革命分子”。后来批斗他的人也觉得他只是个小兵,不值得批斗,他也就没有受皮肉之苦。之后一直在生产队当会计,一共当了28年的会计。
三、人瑞享太平
时光飞逝,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举行盛大阅兵式,向国共两党抗战老兵颁发纪念章,韩培庚老人突然想起自己青年从军参加抗战的经历,他想摘掉自己“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还自己一个清白。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韩培庚通过电视听到习近平主席说,“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老人认真地观察,他看到两位领导人紧紧地握着手,久久没有松开,韩培庚老人最后下了这样一结论说:“两位领导人,他们谁也舍不得谁!” 老人下定了决心,他要儿女到县里打听,将他的情况汇报给有关部门。经过远安县政协、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的调查核实,老人的抗战史实得到认可,落实了抗战老兵的待遇,彻底摘掉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 如今,已经96岁高龄的韩培庚老人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身体除了腿疼,没有其他毛病。就在前不久,儿女开车专程带他到兴山一带,看看过去战斗过的地方,他找到了日军曾经占领的峰宝山,他看到山上栽满了橘子树,过去的战场,如今到处都是树。 老人说,“真好啊,没有硝烟,没有战争,只有望不到头的树,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