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论坛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查看: 3267|回复: 8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远安的古城墙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2-27 08:29: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本帖最后由 深山百合 于 2017-2-27 10:30 编辑

                                                                                          远安的古城墙

                                                                         文/ 胡延雄
        一     
     远安是鄂西的一个小县 ,小县里有一个小县城,小县城里有一截小小的古城墙。古城墙真小,只有一里多长,在蓝天白云下,有些自惭形秽。

     全国县级小城镇里拥有古城墙的恐怕为数不多了,物以稀为贵,所以这截古城墙成为我们的骄傲。它静静地矗立于沮河岸边,望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听潮涨潮消,观人来人往,见证着人间沧桑,诉说着古今巨变。每次见到它,我就禁不住思绪翻飞,浮想联翩,不单单发思古之幽情,亦体味当今之盛世,更期盼明日之辉煌。

      远安的古城墙远没有通邑大都的古城墙那么名气显赫,那么彪炳史册。北京的古城墙曾张扬着辽、金的乘势崛起和明、清的皇家森严,却又映现出封建末世的夕阳残照;南京的古城墙既体现了雄姿天成虎踞龙盘的帝王形胜,又浑杂着十里秦淮笙歌袖舞的脂粉气息;西安的古城墙则全面释放了汉、唐的盛世豪情,融汇了八百里秦川的天地之灵气,更炫耀着今日不凡的风姿;开封的古城墙仅仅只以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历史画卷,就向我们显示出了曾经的繁华和辉煌,又无可奈何地发出“靖康耻,犹未雪”的仰天长啸……
五千年中华帝国,城墙无处不在。皇冠几经跌落,帝制随风而去;新中国乘革命怒涛倏然而至,红旗漫卷处,多少古城墙一夕拆除,无人能救。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为了保护北京古城墙,气得要从城墙上跳下来,以身殉城,仍然无济于事。在一群群活泼的拆墙队员的手里,在一阵阵欢歌笑语声中,北京古城墙顿时灰飞烟灭。

     偏僻有偏僻的好处,卑微有卑微的福分,小县城的古城墙居然幸免于难,未被拆除。

      所以,我静静地想一想,不管外面的城墙是否转死回生,是否风头更盛,我还是爱家乡的这截古城墙。虽然它没有高大的身躯,没有巍峨的城楼,没有一望无际横亘尘埃的气势,没有九曲流水逶迤而过的护城河,虽然它已如此的苍老,如此的萧索,但挚爱之心有增无减,因为它更贴近我们,更亲和我们,更能折射着我们小县城人们的荣辱兴衰和喜怒哀乐。它是我们的历史,是我们的符号,是我们的守护神。

     抬头不见低头见,再陌生的事物,见多了也就熟悉了,也就有了感情了。

       二      

     让我们走近古城墙,伫立于城墙根下,那幽深的城门,似乎引领我们进入了历史的隧道,去探寻古城墙的难以忘却的往事。

      首先想到的是,修城墙干什么?这应当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在冷兵器时代,当然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保护当地百姓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大到万里长城,小到我们这截县邑的城墙,无一例外地担负起这种神圣的使命。

    但令人吊诡的是,无论是万里长城,还是这截县邑小墙,都没有履行好这一神圣的职责。北方的匈奴、契丹、蒙古、党项、回纥、女真等少数民族,一次又一次地越过长城,大举南下,势如破竹,无人能敌。那彪悍的马队,揪心的号角,漫卷的大纛,震耳的杀声,动地的鼙鼓,曾摧毁了多少王朝,杀戮了多少百姓,血流漂杵,尸横遍野,给中原人民留下了多少惨痛的回忆?

     远安的古城墙,自然也难逃厄运。

     据史籍记载,远安县城墙始修于“明成化二年至五年(1466-1469),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历史。初建时主要是为了设兵备御,至成化四年(1468),县治从亭子山(今旧县镇)南迁于此,遂大规模筑城建镇,取名‘鸣凤’。”当时县城“城墙砌以砖石,高一丈二尺,周八百余丈(约五华里),设四门”,“筑雉堞环列,因河为池,门四,东景和、西宣说、南 蕙(音同秽)羽、北遵义”,“其城门以上各建城楼”。

     城不谓不高,池不谓不深,结果呢,“崇祯七年(1634),寇至城陷(为张献忠部所陷),邑令王立德申请迁治未果。”不仅城破民逃,连县城迁址都无法实现。战争频仍,兵荒马乱,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搬迁一个县城谈何容易!

     此后,古城墙虽屡有修葺,但城楼朽塌,砖石脱落,城垣颓坏,昔日的威武风姿已成史册记载,难以再现当世。

     冷兵器尚且阻挡不了敌寇的入侵,到了热兵器时代,远安古城墙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1940年6月至1943年,日军侵华时,日机四次飞抵县城上空,仰俯盘旋,狂轰滥炸,城内建筑,荡然无存;巍巍城垣,墙倾楼摧。到建国时,县城已完全破败,昔日固若金汤的古城墙仅剩下西门一段一里多长的残垣断壁,向人们泣诉着倭寇的暴行。

     呜呼!历经磨难的远安古城,呜呼!命运多舛的远安古城墙。

      古人诗云:“国破山河在”,其实非也,国家破灭,山河焉能完存?竪看历史,更多的则是“国在山河破”。

      三     

    五星红旗在城头上高高飘扬,古城墙却陷入了无尽的尴尬。

     屡经浩劫几成废墟的东、南、北三面城墙,被陆续清除和搬迁,一口口青灰色的墙砖或湮灭无形,或移作它用,几乎散佚殆尽。只剩下西门的一段还略显完整。时人不知此段城墙何等珍贵,只图微末小利。不少单位和个人见缝插针,紧挨着城墙乱搭乱建,丑陋的房屋参差不齐,混乱不堪。更有甚者,有人在城墙上覆土种菜,耕耘收获。看似废物利用,化腐朽为神奇,殊不知是糟践古迹,罪莫大焉。好笑的是,在那个疯狂的大跃进年代,古城墙成了硕大的宣传阵地,从北往南,写下一条巨幅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每个字一丈见方,赫赫醒目,充斥着浮躁、夸张的气息,把大跃进的膨胀劲头,表现得淋漓尽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撤销了“三面红旗”,这条标语徒留笑柄,才将其彻底清洗。恢复了古城墙的古朴原貌。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济持续发展,财力渐趋雄厚,县城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城区不断扩大,一条条新街渐次修成,宽阔笔直,纵横交错。花坛、绿草、树木点缀着大街小巷,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楼房像模像样地挺立于街头,小县城有点像城市了。唯独古城墙面貌依旧,破败不堪,杂树横生,野草疯长,似一个年迈的怨妇在萧瑟的秋风里等待死亡。

     白云苍狗,斗转星移。时代的变迁,为古城墙的新生赢来了转机。

     1994年,宜昌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宜昌市第一批重点文物。是年,县人民政府投资对西门城墙进行了维修,并撰《重修西门城墙记》一文,勒石记之。

   1998年12月,县人民政府兴修防洪堤和栖凤园,沿着古城墙外建设成了集防洪、护城、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栖凤园,在新千年到来之际,古老的城墙以崭新的风貌现诸世人,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2002年5——12月,远安县人民政府按照“修旧如旧”有原则,从民间征集部分原城砖,对西门至城南濠沟之间的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使古老的城墙又焕发了青春。

     如今,徜徉于古城墙下,漫步于林荫道中,凝视着这被悠久的岁月侵蚀得斑斑驳驳的墙体,环顾周围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禁不住发出一声呼喊:“难道历史的记忆已成碎片,真的要随风而去?”

     春雨绵绵,秋风萧萧,夏日炎炎,冬雪飘飘,古城墙栉风沐雨,抗炎斗寒,不声不响,无怨无悔,变幻着的是一群群红男绿女,永恒的是你那挺拔的身姿,冷峻的容颜。

      轻轻地叩击着坚硬的城砖,仰望那锯齿般排列的城垛,耳畔似乎永远响彻着那苍老的呼喊和如泣如诉的哽咽。

      古老的城墙啊,洞萧吹冷月,怎能吹去那已逝岁月里的金戈铁马?黛山送残阳,又怎能送走那千年不绝的惊悸的噩梦?

      傲立的鸣凤山,奔腾的沮河水,护卫着我们的古城墙,一起走向永恒……

   

     新千年伊始,栖凤园落成,古老的城墙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汇,厚重与轻丽相融,相得益彰,各领风骚。

     栖凤园里,绿草如茵,树冠如伞,林木葱郁,竹影摇曳,鲜花点缀,亭台罗列,展现出一幅轻松闲逸的园林画卷,成群结队的人们在这里游乐嬉戏,将压力释放,把烦恼丢弃。呼几口新鲜的空气,顶一片灿烂的阳光,洒脱地卸下昨日的重负,为明天的生活积蓄新的能量。身形佝偻的老人,相互搀扶着在草地上徘徊,让徐徐的清风吹拂起闪亮的银发,一绺一绺地飘向脑后,似乎要把几十年尘封的辛酸苦辣抛向风中。更有三三两两的情侣耳鬓厮磨,卿卿我我,旁若无人,不管不顾。虽有路人不满的目光屡屡斜视,他们却依然狂热,如痴如醉。回到三十年前,敢有此等景象么?社会的进步与宽容,由此可见一斑。

    还有一些人,贴近城墙,细细辨认墙砖上的字迹,轻抚缝隙间的缕缕小草,不时低声细语,轻轻交谈,似乎在推论古城墙的历史渊源,评说着今日的变化。他们的观点,也许很不专业,甚至大谬,但他们对古城墙的关注和热忱,却不下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每当夜幕临空、华灯初上的时候,古城墙和栖凤园便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光。

     美丽在这里绽放,彩灯在这里闪烁,与天上的星宿相辉映,与河里的波光相比照,天上人间,流光溢彩,一片辉煌。两桥相对,霓虹遥相呼应;城墙独立,疑似深院画屏。一片片灯光下,游客如织;一处处人堆里,歌声悠扬。

     最热闹处,还数紫藤苑舞厅。在热烈响亮的乐曲声中,对对舞伴翩翩起舞,男人舒展手臂,女子轻扭蛮腰,神情痴迷,万分投入。周围的观众,层层叠叠,注目欣赏。就连几岁的孩童,也被吸引进去,穿插其间,引得人们一阵阵惊呼。

    在这繁华喧嚣的时刻,古城墙依然保持着它的矜持与庄重,它以深切的目光,殷殷地望着它身边的人群,分享着欢笑与快乐。每个砖缝里,都洋溢着丝丝笑意;每个雉堞口,都充盈着款款深情。直到夜深人静,目送最后一个游客离开栖凤园,在无边的沉寂里,迎候第二天的黎明……

      啊,古城墙,你是一段历史,记载着我们的过去;你是一位证人,见证着我们的今天;你是一个路标,引领着我们的明天。

      小县城永在,古城墙不朽!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08:37: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周末的老城墙脚下热闹非凡,我等了半天才抢到一个较为完整的画面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7-2-27 09:05 “古老与现实.........” 呵呵,照片很接地气,没有白等.........  详情 回复
3#
发表于 2017-2-27 08:42: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联通
拜读胡老师的美文!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7-2-27 09:01 发给我几天了,因为没有照片,所以一直放着。  详情 回复
4#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08:43: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看起来很凌乱,但充满人间烟火气息



城墙真的老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08:59: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本帖最后由 深山百合 于 2017-2-27 09:02 编辑

初春的阳光透过老城洞,将小城晒得暖洋洋的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7-2-27 09:15 呵呵,虽然看不见那个男人的面部表情,但矫健的步伐感觉还是挺精神的..........  详情 回复
6#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09:0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春漫岭上 发表于 2017-2-27 08:42
拜读胡老师的美文!

发给我几天了,因为没有照片,所以一直放着。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7-2-27 09:46 我这里有撒,夜景的呢。  详情 回复
7#
发表于 2017-2-27 09:0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联通
写得真好,学习中........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7-2-27 09:03 好久不见,春天愉快!  详情 回复
8#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09:03: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聊聊新闻 发表于 2017-2-27 09:01
写得真好,学习中........

好久不见,春天愉快!
9#
发表于 2017-2-27 09:03: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移动
文好,图好!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7-2-27 09:06 感谢来访  详情 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09:05: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老墙新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设为首页

广告热线:13339794535举报电话:0717-3819486法律顾问:沮城律师事务所 刘亚杰 律师

备案信息:ICP14000855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鄂公网安备 420525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