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论坛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查看: 3319|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在远安》忆远安——记去宜昌拉油等三篇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5-25 12:53: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导语】一支90人的队伍,一群60多岁的老人,一段在远安战斗的记忆,把我们带到40多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嫘祖文化节期间,远安迎来了一群值得尊重的客人,他们来到远安的目的和活动轨迹、感人故事等,本版已有比较深度的报道。
        然而,他们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刚刚从远安返回天津和辽宁的激动仍然在延续,新的再来远安的悸动却又在掀起.......这群人,感动天,感动地,感动自己,更感动着远安......
        为这份感动,我们应该加深这段记忆,为这份感动,我们应该厘清这段历史。前段时间,我收到这支队伍中多次为远安做歌的关志成先生发来的部分文稿,里面有远安三线建设概述,也有他们编撰的《青春在远安》的所有文稿,本版继续将这份珍贵“礼物”向网友展示,以让网友更好了解这群人和这段历史。本帖将先后奉献3篇宁玉华的《忆远安——记去宜昌拉油》、李桂华的忆在远安的拉练运输》、  韧的远安.万山工作生活点滴》。



                                                                   忆远安——记去宜昌拉油
                                                                                    作者:宁玉华
         1971年初,因工作需要,我从机修车间翻砂班,被调到了四营政工组担任通信员。我比较勤快,吃苦耐劳,领导们比较满意,在这一干就是两年。
1973年初,当时四营财务缺人。领导找我谈话,透露出让我去财务组,去做财务工作的意图。
        当时自己年龄小,不乐意整天坐办公室干管钱管
账的琐碎事,不懂得这是领导要培养自己,见领导与自己是商谈而不是下命令,就趁机提出了想学开车的请求。
        1973年2月份,领导同意了我的意见,我被分到四营材料组开油罐车。那是我公司唯一的一台拉油的油罐车。工作岗位突然变化了,我开心地握起了方向盘,觉得一切都很新鲜。
        我的师傅刘永和,人很好,不爱说话,开车技术也很棒。他在日常生活中平易近人,工作中对我要求很严格。我虽感到拘束,但知道严师出高徒的道理,暗自庆幸自己遇到了个好师傅。
        在远安,因交通不便,我公司所有大小汽车、机械设备用油,全都得从宜昌运回来,而且,只有我们师徒俩用的这一台汽车来完成。
        远安到宜昌,当时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从远安出发经过荷花到宜昌。这条路不好走,都是山路,急弯多,而且路很窄,两台车会车都很困难,看见对面来车,都得先找个宽的地方先停一下,等待对方车过去后,另一方车才能走。这条路虽然危险,但路途比那条路要近,我们一般情况下是空车才走这条路。另一条路,是从远安出发,经过当阳到宜昌。这条路比那一条路要远一些。但为了安全,车拉满油时,我们还是走这条路。
        开油罐车,与开其他汽车不一样,危险性比较大。载的货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因为拉的又是液体,左右晃的幅度大,来回摆的次数多,就更增加了危险性。所以,每当汽车拐弯儿时,方向盘转动的幅度要小,而且要稳。踩刹车时,要轻踩早踩,避免急刹车。要是一个急刹车,液体晃动太大,汽车重心失稳,造成翻车,那就太危险了!开这种车,每天还要多次检查车的接地线的牢固程度,以免罐内产生静电火花导致油料燃烧爆炸,出现极其严重的后果。
        酷暑严寒,雨雪风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来回奔波在远安到宜昌这条运油的路上。吃饭不准时是经常现象,冷一口生一口屡见不鲜。看到营里其它车的同事们时常去大城市和著名风景区出公差,归来时眉飞色舞地大讲见闻,展示购回的时兴商品,自己心里也很羡慕,但是我想到自己担负的任务是那样的重要,就安下心来,继续踏踏实实地行走自己的寂寞孤独的旅途。车况正常的时候还好,一旦有了毛病,还得自己修车,天热时,钻在车底下修车,一身泥,一身土,汗水湿透了衣服。天冷时,修完车,手都冻麻了,那种滋味真的不好受,但我都坚持下来了。
        开车,不但是要把车开好,还要懂得机械原理,那时我们都是既跑单车,又是跑长途,汽车难免路上出点毛病。这就检验我们的判断能力。不把小毛病修好,车就得抛锚到半路上。每当车有毛病时,刘师傅就让我先来判断是哪儿的毛病。如果说的不准,师傅就耐心的引导和指点我,弄清究竟是哪儿的毛病。自己也抓紧一切时间,认真读了很多汽车机械原理书。
        就这样,师傅耐心教,自己刻苦学,很快就真正掌握了驾驶技术和有关机械理论知识。不到半年,自己就考取了汽车驾驶员证,能够单独驾驶车辆了。去宜昌拉油,辛苦又危险,但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圆满安全的完成了任务,从未出过任何事故,确保了我公司各种车辆的用油,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至今我也不后悔自己选择的汽车司机这个艰苦的岗位,因为在远安三线建设的战场上,有我付出的辛勤汗水,有我做出的拼搏奉献,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一段工作里程。
        (2017年2月12日)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2:58: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作者近照

3#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2:59: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作者与油罐车合影

4#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3:0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作者在检查发动机

5#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3:02: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作者与师傅在在宜昌市人民公园留影。

6#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3:03: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作者简历】
      宁玉华:中共党员,1970年1月入厂,曾任中建六局一公司机施处机修车间:工人;一公司机施处政工组:通讯员;一公司机施处材料处组汽车司机;一公司机关小车班:汽车司机;一公司机关小车队调度;一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小车队队长(2010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2013年2月份退休

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3:07: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篇二:                                                       忆在远安的拉练运输           
                                                                                            作者:李桂华
        一九七0年十月八日,我们五营十五连去湖北的第一批人员共四、五十人,经过4~5天的辗转行程,到达了离远安县城有30里左右的一个叫旧县的小地方山凹里。我们工地名字叫——江北。传来整编命令:我们归属为三营八连啦。
真是什么都没有。几个用席子遮挡起来的大棚子,就是宿舍、食堂,工地只是几片刚刚平整过的地面。一件施工器材也见不到。说是大批的建筑材料都在当阳县的岩屋庙火车小站堆放着呢,距离此地100多里路。没有运输车辆,到不了工地。
        当时,我们的口号是:“大干、快上、建三线!”从领导到群众,都急的不得了。恰逢毛主席发出“野营拉练”的指示,结合战备的形势的需要,公司领导决定:来一次人工运输!十七八岁的我们,顿时兴奋得摩拳擦掌,浑身的力气,可有地方使啦!
        要出发了。全体人员站得整整齐齐的,报数、点名、分组,三男一女、一辆木板车,组成了一个运输小组,我们这辆车有袁会计,费会计,还有两个师傅,姓名忘记了。天还没亮,我们已经吃饱了饭,一溜车队(大约10辆木板车)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去的时候空车,几乎是一路小跑,天气真热啊!气温大约在30 多度。大家个个满头大汗,中午时分,我们的队伍已经过了远安县城,在一个叫花林的地方,每个人都感觉饥肠辘辘,但没有一个喊“饿”的。这时,食堂生活车赶到了,我记得,那天中午是大菜包子,为的是每个人吃的时候好拿,因为谁也没有碗筷。我们大伙吃的那么香啊,只是稍微有点咸了,有人开玩笑说:“饱了不好吃,饿了甜如蜜,哈哈!”没有一个人发牢骚的,刚刚吃饱喝足了,没有休息,赶紧启程!
         下午4、5点钟,我们赶到了当阳岩屋庙车站。一看:哇!堆积如山的建筑材料:跳板、脚手架、各种钢管、各种木材等等,应有尽有。
         领导安排,我们车这次运跳板,4米长的跳板每辆板车装十多块,领导检查了每辆车物资捆绑情况,每辆板车上有三根大麻绳,因为是三个人拉车,一个人撑把推车。食堂生活车又及时赶到了这里,我们在车站吃的晚饭,食物好像是馅饼,吃得很香。
饭后,我们载满建筑材料的板车队,又浩浩荡荡向返程出发了。真正的考验才正式开始!
        车队前进很快,下坡时,板车不费力气的自动往坡下滑,同志们都跑起来跟着车,同事还得拉着绳子往后使劲,人人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下坡路还算是好走的,山路既然有下坡,肯定就会有上坡,这可就累了,三根大绳子在每个人的肩上绷的紧紧的、直直的,一步一低头,身体向前倾,大家跟着组长喊着号子,刚登上一个高岗,眼前又是一个大下坡,于是,人和车又飞奔起来。就这样起起伏伏地前行着,平坦的路段是很少的,基本都是那种一边靠山,一边是深渊的山路,刚开始出发时,车组与车组之间相距不远,可走着走着就拉开了距离,前后的车辆都不知离有多远,听不见,见不到……这时天也黑下来了,大山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的身边只有满载的木板车,还有这四位年龄不大的同事,我们女孩子都从没见过这种漆黑的山路……嘴里不说怕,可心里真害怕,那时,山里是有各种野兽的,年长一点的师傅鼓励我们:“别怕!有我们在,有咱们四个人呢!”
        疲劳感越来越明显。我的两条腿发麻发木,渐渐的,不听使唤了,我告诫自己:手里的大绳子,千万不能放手!真的是感觉大绳子在拖着我走,也就是说,其他三位师傅在拉着我走。师傅们看我实在走不动了,就把我抬了上车,我只得趴在跳板上,因木板车还在跑,坐在上面会掉下来的。我心里很是内疚:师傅们本来就够累的,我还要增加他们的负担!在车上趴了一阵,就跳下车来,坚持自己走。过了远安城觉得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就这样,大约凌晨3、4点种,我们这辆车终于到达了江北工地,板车头一扎地,车把翘起来,疲惫至极的四个人同时坐到地上,个个脸上挂满胜利的笑容!
漫**霞中,满载着跳板的木板车一辆接一辆的到达了工地。我望着车队,心中充满自豪:正如一位同学所说的,我们就是“不穿军装的建筑兵”!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7-5-25 16:35 真心不容易,差不多是一天一夜在拉车,太佩服那个时候的人们了。  详情 回复
8#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3:08: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作者简历】
        李桂华:女, 1952年4月出生,初中毕业到六局一公司工作,历任钢筋工、机械工、仓库保管员职务,2002年4月退休。

9#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3:11: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作者近照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3:13: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作者与王艳同学合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设为首页

广告热线:13339794535举报电话:0717-3819486法律顾问:沮城律师事务所 刘亚杰 律师

备案信息:ICP14000855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鄂公网安备 420525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