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论坛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查看: 4064|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家巷子的“叮铛”声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9-10-3 16:16: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省 电信
本帖最后由 深山百合 于 2019-10-6 17:12 编辑

陈家巷子的“叮铛”声


    在我们木瓜村小学的隔壁,有一间铁匠铺。打铁是一门十分古老的技艺,在乡村中有着固定的门面,它注重师徒配合,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份体力活。那“叮铛叮铛”的清脆而有节奏的打击声音,如同高手演奏的一首打击乐,给寂静的乡村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这铁匠铺是陈家父子二人所开,两间低矮通透的平房内,墙边一个横卧的风箱连着火炉,屋中间一桶粗木头墩子上摆放着一个铁砧子,砧子两边一边立着块木板,木板上靠放着他们挣饭吃的工具一一锤子。墙边放一张长长条凳供顾客坐这种简单的摆设,构成了铁匠铺的基本格局。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木瓜铺村学校上小学四五年级时,经常在上学前或放学后,十分好奇地站在店门口看打铁。铁件从炉膛抽出锻打时,那飞溅的火花美丽但叫人很害怕,令人惊奇的是,火花不断地落到师徒两人身上,有时夏天他们还打着赤膊,可他们一点感觉也没有。打铁不仅动作要快,而且师徒要十分注重配合。他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张的协作。父亲对产品锻打过程进行控制、把关,儿子在父亲的指挥下,只要鼓足力气,把大锤抡得又稳又准就行了。铁件在充满煤炭的炉膛里加热时,儿子在一旁不紧不慢、匀速地抽动着风箱的拉杆,身子随着拉杆的伸缩而前倾后仰,风箱这时就发出呼呼的鼓风声,就如同一个大提琴师在台上演奏一首舒缓而优美的乐曲。炉膛里冒出桔红色的火焰,将铁件与煤炭溶为一色。这时空气显得紧张起来,父亲迅速用铁钳从火中取出烧得红膛膛的铁件,儿子立马抄起靠在板子上的铁锤和父亲一起加入到紧张的锻打中。一时间,“叮铛——叮铛”的打击声响成一片,铁件在大锤小锤的锻击打下火星四溅。父亲一手夹着通红的铁件,不停地在铁件和铁砧边上交替点击和翻动,父亲小锤点到哪里,儿子抡起的大锤就跟到哪里;父亲的小锤击得快,儿子也立即跟上节奏。当铁件由红变成乌青、逐渐冷却时,儿子就慢下来,父亲只要将小锤在铁砧边连续敲击两下时,儿子就立即放下手中的大锤,此时师傅才有时间对产品不到位的地方作一些修正,这也是体现父亲技术和功夫的时候。整个过程,父子二人像同台演奏了一首乐曲,也像在战场上打仗,父亲的小锤子就像是指挥棒、指挥刀一样。他们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毋须用语言来沟通,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双方就会心领神会。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农村,人们在田间地头从事各种生产劳动,须臾离不开铁制工具。因此,铁匠铺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个好的铁匠师傅,铺内生意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关键是用的钢好不好、淬火的技术如何。用当地行话说,就是钢火好不好。一把好刀,一个人甚至可以用上一生,直到将刀宽磨窄、镶在刀口上的青色钢条磨去了,刀身磨成弯弯的月牙形,才寿终正寝。我小时候用的铁件,最多的要算砍柴刀了。家中的一把柴刀就是母亲在陈家铁匠铺定制的,母亲说刀口上用的钢是花钱买的,刀背厚薄适中,刀面上还打了一个方形的店铺标志印迹。那时我经常用这把刀上山砍柴。配有刀把的刀插在后腰上,走起路来,垂下的柴刀随着身体的摆动,不断地拍打着屁股。柴刀锋利,砍在木柴上,只要两三刀,胳膊粗的木柴就被砍断或放倒。这把柴刀我不但用它砍柴,还用它当竹匠的剖篾刀,用它剖水竹篾做篮子,也十分好用。刀口不快了,在洗衣服的石板边,磨一下又锋利如初。到现在这把柴刀舍不得丢下。几十年过去了,刀把已发出栆红色的光泽。睹物生情,每当看到它就会激起我对铁匠铺的思念。

      当时光进入到上世纪末期,打铁这一古老的行业,正从山村各个角落逐渐消失。当人们在市场上能买到大批量机械化生产的各种铁制工具时,发现它们都是长着一张同样的面孔,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它们廉价的结果就是使用时间不长。它们来到人家,像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没给主人留下什么印象。只有那些出自乡村铁匠铺中的铁件,每一件都是铁匠师傅的精心之作,当它们与主人长时间的朝夕相处,承载着人们难以割舍的情感,往往成为许多人家中的收藏。随着铁匠铺的消失,那对打铁的父子已前后逝世,而那回荡在乡村里的打铁声,也渐行渐远,成为让人追忆的遥远绝响。

                                                                                                          2019'10'2于木瓜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6:19: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电信
哈哈!哈哈哈哈!听,这笑声像不像那逐渐远去的叮铛声。
3#
发表于 2019-10-3 21:40: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联通
欣赏佳作,赞!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9-10-3 22:40 现在只有我们几个人在论坛里混了。还是想往2015'16年在论坛的日子。 谢来读和加分鼓励。  详情 回复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22:40: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电信
同道者 发表于 2019-10-3 21:40
欣赏佳作,赞!

现在只有我们几个人在论坛里混了。还是想往2015'16年在论坛的日子。
谢来读和加分鼓励。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9-10-6 17:20 吕老师,现在都是玩手机了,来论坛的人也都是只看不回帖,我们几个工作人员也各有各的事,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才来看看新帖子,实在对不住了啊,谢谢您和另外几位老师的一直以来的支持。  详情 回复
5#
发表于 2019-10-4 19:05: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新国信通信有限公司
好文欣赏,传承文明。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9-10-4 20:15 谢谢楚兄点评。顺致秋祺!  详情 回复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20:15: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电信
楚.山鹰 发表于 2019-10-4 19:05
好文欣赏,传承文明。

谢谢楚兄点评。顺致秋祺!
7#
发表于 2019-10-6 17:16: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电信
这些传统手艺都失传了,好可惜啊。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9-10-6 18:51 谢谢百合总版飘红。  详情 回复
8#
发表于 2019-10-6 17:2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电信
老元宝 发表于 2019-10-3 22:40
现在只有我们几个人在论坛里混了。还是想往2015'16年在论坛的日子。
谢来读和加分鼓励。

吕老师,现在都是玩手机了,来论坛的人也都是只看不回帖,我们几个工作人员也各有各的事,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才来看看新帖子,实在对不住了啊,谢谢您和另外几位老师的一直以来的支持。

点评 时间 理由

发表于 2019-10-6 18:52 是的。给人一种反正说不出来的嗞味。  详情 回复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6 18:51: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电信
深山百合 发表于 2019-10-6 17:16
这些传统手艺都失传了,好可惜啊。

谢谢百合总版飘红。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6 18:52: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 电信
深山百合 发表于 2019-10-6 17:20
吕老师,现在都是玩手机了,来论坛的人也都是只看不回帖,我们几个工作人员也各有各的事,只有在空闲的时 ...

是的。给人一种反正说不出来的嗞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设为首页

广告热线:13339794535举报电话:0717-3819486法律顾问:沮城律师事务所 刘亚杰 律师

备案信息:ICP14000855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鄂公网安备 420525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