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九子溪水 于 2024-1-5 14:53 编辑
34.冯举财:快乐的乡村老中医 讲述:冯举财 宋德金 整理:曹敦新 杨艺颖 摄影:陈光文
在南漳县的大山村,住着一位远安县河口乡江范村的96岁的老奶奶。因为她的到来,大山村热闹起来了,道路也变得拥挤起来了,门前的场地上时常停满了牌照各异的小车,让左邻右舍感到好奇,让村干部们顿觉纳闷:这是一位什么人?子女莫非是达官贵人? 直到一次一对抱小孩儿的夫妇为老人送来了“观音送子”的旌旗后才让大山村的人们明白了这位老奶奶原来是一位靠着祖传秘方救治患儿无数、治病送子无数、接生助产无数的乡村神奇老中医! 11月11日,我们一行四人,在冯奶奶的河口教书的二儿子宋德金老师的带领下,冒雨驱车130公里,去看望采访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耄耋老人。这是我们“走进生态远安,关爱长寿老人”第四采访小组的第十三个采访对象,也是最远的一个采访对象。 我们一路欣赏蒙蒙细雨中不断变换的秋天美景,一路听着宋老师娓娓讲述老人家的精彩人生,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充满惊奇和欢乐。 这是一次让我们最开心的采访,一次让远安论坛陈总手中的相机没有停歇机会的采访。 走进两层楼房的后院,干净整洁的水泥地面,翠绿鲜嫩的小畦菜园,整齐排列的农家杂屋,一看就知道老奶奶小儿子一家的勤劳和有序。 冯奶奶的大儿子早已把柴火炉发好了,只等奶奶起床后烤火取暖。(冯奶奶的小儿子一家今年在外打工,62岁的大儿子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的重任。) 不一会儿,冯奶奶起床来到了烤火的小屋里。我们把冯奶奶搀扶到靠近窗户的里侧坐下,宋老师连忙为母亲递上了喝了十五年的“养生茶”—— 开水泡石斛。 我们细细端详着眼前这位传奇的冯奶奶,她头戴鲜红的针织帽,身穿红色暗花绒线外套,一条栗褐色面料的裤子和一双黑色保暖深口皮鞋的颜色搭配让她格外精神。她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目光有神,神态安详,慈祥的面庞上布满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皱纹。虽九十有五,却像是八十岁的年纪! 冯奶奶耳朵不太好,需要声音大一些才能听清楚,但她双目有神,口齿清晰,进来的人她察言观色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冯奶奶于1928年7月出生在南漳县板桥镇百峰村,1950年结婚,1964年挑着孩子从板桥迁入河口乡古泉村(现为江范村),育有3子4女。儿女们大多在远安生活,只有小儿子和大儿子搬到了南漳大山村居住。 冯奶奶一家在古泉村安顿下来,靠着与丈夫的起早贪黑,勤扒苦挣,养活一家人,也靠着祖传的中医秘方——推拿擀掐中草药为村里的小孩儿看病,为不孕不育夫妇看病,赢得了村民们的信赖。没过多少年冯奶奶就被选为村里的妇联主任,服务全村百姓,直到1988年。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把病人看好就行,有没有“医师证”都不重要,是不是“非法行医”也没有人举报追究,只要能救死扶伤,你就是医生,你就是救命恩人,你就会受到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同时你也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去探索,掌握更多更好的治病救人的医术。 冯奶奶擅长为小儿看病。哪家小孩儿发烧了,咳嗽了,哮喘了,惊厥了,腹胀腹泻了,不管是送到冯奶奶家里给小孩儿治疗,还是把冯奶奶接近家门治疗,冯奶奶总会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在不同穴位采用推、拿、擀、掐、烧灯火等中医治疗方法为患儿治疗,同时配以自己采摘制成的中草药。山村里的孩子在冯奶奶祖传的中医秘方治疗下又恢复了活蹦乱跳的天性,孩子的家人自然感恩不尽,永远铭记! 冯奶奶是村里的接生员。在没有建立现代医院以前,妇女生孩子都是请来“接生婆”在家里接生的,有的来不及了就自己接生,就像现在的新闻中“列车上生下孩子”“厕所中产下婴儿”一样。 冯奶奶人聪明,通医术,会看病。村里生孩子的事自然也就是本村最大的事——人兴家旺,村富乡强,当然也是她这个妇联主任的事——母婴平安,皆大欢喜。谁不高兴呢!何况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成千上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呢? 接生孩子不复杂,当然指的是顺产。一把剪脐带的剪刀,一盆洗浴用的热水、一打吸羊水的草纸,床前再放一只桶子,如果是冬天,屋子里还要发一盆炭火。这就是接生的必须工具。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村里一有生孩子的事,冯奶奶就被接到农户家接生。尤其是深更半夜生孩子,不能耽误,点燃火把随报信人翻山越岭小跑到产妇家,直到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这时候冯奶奶才端起主人家的荷包蛋、汤圆或面条等夜宵吃起来。 冯奶奶当接生员一干就是几十年,从没有出过事。她接生的孩子现今有许多也当了爷爷奶奶,有的一家两代人都是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冯奶奶还会治疗不育不孕,让多年的夫妇喜得贵子,香火延续。说到这里,宋老师自豪地告诉我们:妇女不孕不育大多是炎症,只要男方没有生育方面问题,用中草药治好了炎症,什么“单胞胎”、“双胞胎”、“龙凤胎”都一胎接一胎。酬谢母亲的好烟好酒好吃好喝的家里从来没有断过,用茅台五粮液招待家里的客人是常事。 我们一同采访的杨老师感到特别吃惊,眼前坐着的老奶奶竟然会治疗不孕不育! 冯奶奶试探着说想请冯奶奶帮忙看一看还能不能生育孩子。冯奶奶立刻来了精神,立马起身到另一个屋子取来了看病器具和治疗的草药。杨老师伸出右手,冯奶奶拿起用针线吊起来的铅笔对着“间使穴”,屏气凝神把脉近二十分钟,然后对杨老师说:“你生育没有一点儿问题,但必须还要看一看男方有没有问题才行。” 古有“悬丝诊脉”,今见“悬笔看病”,不管有没有科学依据,冯奶奶门前的车水马龙,家里的名烟名酒和一面面旌旗足以证明她医术高超。 都说农村妇联工作难搞,但对拥有祖传治病秘方且热情服务村民的冯奶奶来说却显得一点儿也不难——妇女门听她的,孩子们听她的,男人们也听她的,就因为她是山里百姓的“大恩人”。 要不,怎么会有老人搬到南漳大山村后,江范村三任村支书相约驱车百余公里去看望她老人家的佳话呢? 要不,怎么会有每逢春节,冯奶奶的家中就开始“坐流水席”,最多时竟摆了七张桌子招待来自三乡五里的客人热闹场面? 他们都是来感恩冯奶奶的! 冯奶奶是善良的,冯奶奶是奉献的,冯奶奶更是快乐的。而这些也深深影响着儿女们。 问及冯奶奶的长寿秘诀,冯奶奶的二儿子宋老师告诉我们:母亲先后两次大病,一次是2007年得了脑梗,在南漳县医院救治,医生认为80岁的年纪了,救活的希望十分渺茫,没有必要了。可儿女们认为,母亲一生看病救人无数太不容易了,就算还有一线希望我们也得全力救治。儿女们找到另一位老中医,老中医说死马当作活马医,要冯奶奶握一握他的手。这一握手竟然还很有力,让老中医树立起了治好冯奶奶的信心和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冯奶奶可以出院了,老中医的石斛茶药方从此不离手,成为了冯奶奶的养生长寿必须品。 据查,石斛是甘寒的药,主要的作用滋养津液,增强体质,补益脾胃,护肝利胆,清虚热,强筋骨。可以改善血管内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好处。生石斛还可以降低血糖、血脂,抑制肿瘤的出现,对于人体提高免疫力、增加寿命都有好处。 还有一次是去年年底,也就全国疫情管控措施放开后全民都“阳”的时候,冯奶奶也“阳”了,滴水不进七八天,肚子涨得厉害,医生又是让准备老人的后事。但儿女们不甘心,把医生接进家里给老人打能量针,吃退烧消炎药,把开塞露塞进体内通便,一句话想尽一切办法救治老人,硬是把老人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调理,冯奶奶又恢复了健康。 试想儿女们如果没有那种孝心和决心,恐怕我们今天也见不到坐在面前还能看病的冯奶奶。 冯奶奶的常见药都是儿子宋老师给买的,因为他也懂得一些医药知识。母亲年纪大了,身体的一些功能在弱化,身子骨缺乏什么,该补什么,非常细心,了如指掌。 “现在不缺吃,不缺穿,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老人们最怕的是受儿女们的气。我们兄妹们还有一点就是让母亲开心,不受气。”这是宋老师的哥哥补充的。兄弟姊妹们从不在母亲面前发脾气,总是和颜悦色和母亲说话。即使再不顺心的事,也从不在母亲面前流露。 是啊!让老人开心不受气,给老人全力悉心治病,是天底下最大的孝,这不仅是冯奶奶的长寿秘诀,也是大多数人的长寿秘诀。 愿天底下的儿女们都像冯奶奶的儿女们一样孝心满满,孝心永远,也愿所有的爷爷奶奶们像冯奶奶一样身体健康,福如东海!
特别鸣谢瓦仓大米、龙凤源良、岭上人家三家爱心企业为本次“走进生态远安 关爱长寿老人”社会公益活动受访老人提供精美礼品!
|